运动损害主要可分为三大类型
一是轻度损害,常见的典型伤害如急性软组织挫伤、皮肤挫伤、肌腱扭伤、肌肉痉挛,典型表现为肢体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其次是中度运动性损害。常见的典型伤害包括骨关节病变、运动员心脏骨刺、骨裂,关节劳损等,运动员一般常见这类骨刺、关节劳损等,这是一个慢性损害;而损害最大的是重度损害,常见的典型伤害就是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损害是可以控制的,关键就在于控制心率。由于对运动强度的最直观表达出来的就是心率的跳动,因此,一般用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
在我们没有运动时,心率静息状态是每分钟60—80次,运动过程中,如果心率每分钟不超过100次,说明我们运动量不足。心率是一个客观的评价指标,每分钟100—150次说明是运动量适中,超过150次,说明运动过大,超过180次已经是超强运动了。当然,年龄不同,心率次数也要稍微低,比如老年人超强运动不超过130—140次。而控制运动强度的最佳心率次数应该在每分钟100—110次之间,这个指标既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又不会造成运动性损伤。
晚上锻炼会越练越没劲
先讲两个案例吧,有个陕西病人,退休后每晚都到球场去跑步、跳舞,两年下来,身体不单没有强壮,反而失眠头晕,血压也偏高。来就诊时,医师告诉他:“你的身体需要运动锻炼。”他惊讶的说:“我每天都有运动锻炼,这两三年来都没有停过。”“那你都什么时候运动呢?”“晚上啊!”医师说,原因正在于此!
晚上锻炼是伤阳气
晚上连小鸟都知道藏在林子里,晚上运动违反自然,不仅得不到锻炼效果,还会伤身子。如今,不仅有很多年轻人下班后晚上到健身房去锻炼,老人们也不甘落后。很多人喜欢在晚上成群结队沿着河道跑步,但是一个月都没坚持下来,很多人就病倒了。
晚上运动会更加疲惫
一天的工作下来,很多人会非常忙碌,非常疲惫,虽然运动可以有助于放松神经,但是一天下来,肌肉处于紧绷状态,如果再去运动的话,一旦强度处理不当,很容易会使肌肉更加疲劳,乃至受损。加上晚上没有阳光,导致身体无法做有氧呼吸,使我们的身体易产生乳酸,使肌肉更加酸痛。
运动可使血液变稀,主要是由于在运动过程中改善了心肺和血管功能的结果,使血管管腔变宽、增容,血液容量增加,出现血液稀释现象。
但这种现象的发生,只有长期坚持运动的人才能产生这种生理过程,才会有这种效果。这种血液变稀,实际上是降低血液黏度和减少血液阻力,起到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此外,长期坚持规律性适量运动的人,还有轻度激活体内纤溶系统和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作用。
因此运动使血液变稀,对防止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饭后跑步或者运动是不可取的。因为吃饭后消化器官需要大量的血液供应,进行紧张的工作。若在这时跑步或运动,势必使骨骼肌抢走许多血液,结果造成消化道缺血,不但胃肠的蠕动减弱,而且消化液的分泌也会显著减少,这将引起消化不良。
饭后跑步或运动,有时还会引起腹痛,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可以是以下几点:
1、饭后胃里装满了食物,运动时震动胃肠,使连接胃肠的肠系膜受到牵拉,引起腹痛。
2、运动时血液的分配从消化道转移到骨骼肌,促使消化道缺血而导致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因而发生腹痛。
3、运动时全身需氧量增加,平时缺乏锻炼的人肺活量小,这时努力喘气容易出现呼吸浅而快。这使得胸腔负压减小,造成肝脏血液回流受阻,则导致肝脏淤血、肝包膜张力增大而引起肝脏疼痛,表现为右上腹疼痛。
不要蹲坐休息
蹲坐休息是非常普遍的做法,这是运动后不宜立即做的行为。运动结束后感觉累了,很多人就蹲下或坐下认为能省力和休息,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会产生重力性休克。
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进行一些低热量的活动,例如慢步走走,做做几节放松体操,或者简单深呼吸,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心脏,以利于还清“氧债”,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实在体力不支时也可让同伴搀着走走。
不要贪吃冷饮
常规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等,脂肪肝患者都可以选择。最佳运动方式为大步快走,每次至少走3公里。
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脉搏确定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加快(以170减去实际年龄),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锻炼后如果有轻度疲劳感,但是精神好,体力充沛,食欲、睡眠俱佳,说明运动量合适。
每次运动持续30~60分钟,每周坚持至少3~5次。
运动前适当热身5-8分钟,活动四肢关节、颈腰,以防肌肉、韧带损伤,运动后不要马上坐卧休息,应适当放松,使心率、呼吸逐渐恢复至运动前的水平。
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
因为老年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为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的a细胞、b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剧烈运动后的免疫力降低要持续1小时左右,经过24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此时遇到病菌、病毒侵袭便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 因此,老年人体育锻炼要适度,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另外中医认为,“动则气耗”,运动过量无疑会耗伤大量正气,正气不足则抵抗力降低,这为邪气进入人体大开方便之门,从而造成各种疾病。因此,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要适度,运动量应以不超过自己能承受最大运动量的60%为宜。
研究包括超过12.3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并10年为期做一次随访工作,期间发现, 22%的运动频次较低的老年人会在此期间死亡。另外。运动频次中等或者较高的老年人死亡的风险分别减少了28%以及35%,相比于基本上懒于运动的人群来讲。
这项研究主要是为了查明运动以及寿命之间的因果关系。该项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身体锻炼做得越多,对健康越有好处。低水平的适当锻炼就能够让老年人收益颇丰。
低水平的锻炼相当于每天半小时的快步走。
年龄并不是我们不做锻炼的唯一借口,这个研究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告诉广大老年朋友们:坚持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好处要比任何药物治疗的效果都要好的多。但是在老年人群体中,每周的运动量达到目前推荐的运动量(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者75分钟剧烈运动)的人群,还达不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