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链淀粉是淀粉的其中一种类型,是构成人类消费碳水化合物60%的复杂碳水化合物。它是一种聚糖,是组成葡萄糖的长链糖。与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的分支更多。淀粉是由植物作为能量储存分子产生的,并且存储在叶子,根茎,枝干,果实和种子中。小麦,大米,玉米,土豆和木薯等食物都包含淀粉。
大多数植物都能产生多余葡萄糖。单个葡萄糖分子高度可溶于水,并占据大量空间,可以移出移进细胞。相比之下,淀粉分子不可溶于水并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包含大量葡萄糖分子。因此使之特别适合存储葡萄糖分子,因为它有一个在需要能量时能迅速分解并释放糖分的化学键。
大多数支链淀粉是由75-80%的淀粉分子组成。其它部分则由直链淀粉构成。还有一些异变植物是由蜡质淀粉组成,所有淀粉都是支链淀粉形式。糯米,玉蜀黍和土豆是蜡质淀粉的实例。这些淀粉的质地更结实并且比直链淀粉强度大。相对而言,高直链淀粉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更多。
支链淀粉又称胶淀粉,分子相对较大,一般由几千个葡萄糖残基组成.支链淀粉难溶于水,其分子中有许多个非还原性末端,但却只有一个还原性末端,故不显现还原性.支链淀粉遇碘产生棕色反应.在食物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一般65%--81%。
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一般由1000-300,000个葡萄糖单位组成,分子量约为100万,有些可达600万。D-吡喃葡萄糖单位通过α-1,4-苷键连接成一直链,此直链上又可通过α-1,6-苷键形成侧链,在侧链上又会出现另一个分支侧链。主链中每隔6-9个葡萄糖残基就有一个分支,每一个支链平均含有约15-18个葡萄糖残基,平均每24-30个葡萄糖残基中就有一个非还原尾基。因此支链淀粉的结构为高支化聚合物,十分复杂。
一、玉米淀粉
玉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大概是7.3:2.7,支链淀粉含量比较高,容易糊化,所以中餐的勾芡大多用的就是玉米淀粉。
二、马铃薯淀粉
家庭使用较多的马铃薯淀粉也被叫做太白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为8:2,用来勾芡也非常合适。
三、红薯淀粉
红薯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为8.2:1.8。这里边支链淀粉的含量比玉米淀粉还要高,因此糊化后的粘度较难掌握。用它来勾芡,容易把菜做得很难看。红薯淀粉虽然不适合勾芡,但可以用来制作中式点心,以及生产粉条、粉丝等。
四、木薯淀粉
木薯淀粉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比例是8.3:1.7,同样不适合勾芡。由于这种淀粉没有特殊的味道,所以它可以用来制作一些需要精致调味的甜品——布丁、芋圆等。
食物一:红薯
红薯,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低投入、高产出、耐干旱、耐瘠薄、多用途(即粮食、食品加工、饲料、能源兼用)的高放经济作物。
红薯是富含淀粉的块根作物,淀粉含量在15%--20%左右,高淀粉品种的红薯淀粉含量高达28%,成为我国食品工业和淀粉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分子结构上支链淀粉含量较高(80%以上)、糊化后粘度较高,具有较好的弹性,加工成的红薯粉丝粉条韧性强、耐煮、筋、软、口感好、透明度均比玉米、小麦粉条好。
红薯淀粉口味温和,基本无刺激,不像玉米、小麦淀粉那样,具有典型的谷物口味,因此对于口味极温和的水果罐头、膨化食品、风味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香草布丁之类的食物不产生任何遮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