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度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
休眠期极耐低温。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嫩芽伸长最快;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
有机芦笋蛋白质组成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含量比例恰当,无机盐元素中有较多的硒、钼、镁、锰等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以天门冬酰胺为主体的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和天门冬氮酸。同时芦笋所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质量优于普通蔬菜。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
有机芦笋的挑选方法:
选购芦笋,以形状正直、笋尖花苞紧密、没有水伤腐臭味,表皮鲜亮不萎缩,细嫩粗大,基部未老化,以手折之,即断者为佳。刚采收下来的芦笋组织很快就会纤维化,不易保存。不过可以用报纸包好,置于冰箱保存,可维持2至3天。
也可以从外形和色泽上挑选:
外形:芦笋的鲜嫩茎外形像一支洋蜡烛,上下粗细一样,茎的顶部呈圆形,一般长度在10~30厘米,直径大者在2.5厘米以上。而芦苇的笋(嫩茎)通常没有芦笋粗,大者直径也很少超过2厘米,而且茎的顶部呈尖形。
芦笋对高血压、心脏病、心动过速、疲劳、水肿、膀胱炎、排尿困难等症均有一定疗效。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芦笋具有防止癌细胞扩散的功能,对淋巴肉芽肿瘤、膀胱癌、肺癌、皮肤癌以及肾结石等均有特殊疗效。
芦笋还具有其他很多药用效能,因为芦笋中含有0.71%~0.96%的非蛋白含氮物质,其中主要是天冬酰胺。现代医学证明,天冬酰胺对人体有许多特殊的生理作用,能利小便,对心脏病、水肿、肾炎、痛风、肾结石等都有一定疗效,并有镇静作用。天冬酰胺及其盐类,还可增强人的体力,消除疲劳,可治全身倦怠、食欲缺乏、蛋白代谢障碍、肝功能障碍、尼古丁中毒、动脉硬化、神经痛、神经炎、低钾症、湿疹、皮炎、视力疲劳、听力减弱及肺结核等病。
有机芦笋的营养特点
1、芦笋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这个特点也是现代营养学对保健食品提出的要求。芦笋嫩茎含水93.2%,蛋白质1.7%~3.0%,脂肪的含量很低,仅0.2%,粗纤维1.0%。维生素含量很高,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41.4毫克/100克,比蒜薹高5倍;维生素B1为80~92.5微克/100克;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1.5倍,达到29400国际单位。
2、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比例适当。特别是在所有的氨基酸中, 天门冬氨酸含量高达1.82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3.23%,这对治疗心血管病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很大作用。
3、是芦笋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如钙、磷、钾、铁的含量都很高;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硒、铬等成分,全而且比例适当,这些元素对癌症及心脏病的防治有重要作用,营养学家和素食界人士均认为它是健康食品和全面的抗癌食品。
有机芦笋和普通芦笋的主要区别就是比普通芦笋更有营养,而且有机芦笋的种植环境是没有污染的,而且在成长过程中也不使用农药、化学等化学物质,更是不允许使用转基因工程的。
有机芦笋的营养特点:
一是芦笋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素和高维生素。这个特点也是现代营养学对保健食品提出的要求。芦笋嫩茎含水93.2%,蛋白质1.7%~3.0%,脂肪的含量很低,仅0.2%,粗纤维1.0%。维生素含量很高,维生素C平均含量为41.4毫克/100克,比蒜薹高5倍;维生素B1为80~92.5微克/100克;维生素A是胡萝卜的1.5倍,达到29400国际单位。
二是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氨基酸含量高而且比例适当。特别是在所有的氨基酸中, 天门冬氨酸含量高达1.82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3.23%,这对治疗心血管病及泌尿系统疾病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