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老人饮食要坚守这样的原则:“早饭吃软,午饭吃硬,晚饭喝稀”。
这是因为,早上老人的肠胃功能尚在激活中,消化功能不强,早点最好选择稀软的食物,比如米粥、面汤、菜泥等。既好消化吸收,有利于保护肠胃,又能刺激胃肠缓慢蠕动,排出累积的毒素。
软食虽然好咀嚼、易消化,但长期食用会使老年人咀嚼能力进一步下降,牙龈萎缩,唾液分泌功能降低、消化酶分泌减少,对消化和吸收功能不利,甚至引发营养不良。因此如果老年人尚可咀嚼,午餐不妨适当吃些硬食。此时消化能力基本恢复了,可以吃一些果仁、蔬菜、水果等,以锻炼牙齿的咀嚼能力。
而对于一些体质弱尤其是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来说,晚饭时喝粥能养胃,同时还可以安神。老人可常吃山药粥,大便稀、经常感觉肚胀的老人可以吃莲子粥,脾虚、血虚的老人可以吃些红枣粥。
人要根据年龄不同,适当补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黄瓜、生萝卜、红薯片、玉米棒、核桃仁、板栗、各种肉干及骨头等。专家提醒,多嚼这类较硬的食物,可抗大脑老化等好处。
咀嚼活动可防止大脑老化
专家介绍,人的咀嚼活动其实和大脑息息相关。较硬的食物需要大家费劲去嚼,当人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这就增加了脑细胞的信息传递,活化了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因此,吃得过于精细并不是件好事儿。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天天嚼点硬的东西,不仅能充分品尝到食物的美味,又能锻炼大脑活力,可谓一举两得。
咀嚼活动保持皮肤弹性
除此之外,时常嚼点硬的还有美容的功效。咀嚼可以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消化的反射动力,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研究发现,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物质——腮腺激素,它能强化肌肉,还能增强血管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腺开始萎缩,而要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咀嚼。有了足够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肤的弹性和活力就能得到保持,大脑就能保持活力,即使上了年纪也会红光满面,显得年轻。
专家表示,老年人吃饭应该做到“软硬通吃”。软烂的食物好嚼、易消化,的确比较适合老年人,但总吃软食也不好。因为在下颚肌肉和人的大脑之间有一条秘密通道——经络。 咀嚼时,口腔感觉器官会借由这个通道,将信号传达到大脑,从而显著增加脑细胞的信息传递,提高大脑工作效率。所以,软食过多,咀嚼少,就会使老人的头脑活力下降,容易诱发痴呆。
不仅如此,咀嚼食物有刺激唾液分泌的功效,而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更是进行消化的必需物质,如果老年人仅进食一些糊状食物,消化和吸 收也会受到影响。
老年人什么情况下吃软,什么情况下吃硬,要取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如果牙齿不好或者牙齿所剩不多,就该多吃软食;患胃炎、胃出血或觉得胃不舒服时,也要吃软食。如果牙齿还好,则可以遵循“早晚吃软、中午吃硬” 的原则。
瑞典研究人员近日发布声明说,其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老人咀嚼能力与认知功能相关,咀嚼能力较差的老人患痴呆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研究报告指出,科研人员以557名77岁以上的瑞典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牙齿脱落、咀嚼能力和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吃苹果等较硬食物时咀嚼能力较差的老人,其认知功能退化风险较高。研究人员认为,咀嚼能力较差会导致脑部血液流动减弱,这是与老年痴呆症病因相关的因素之一。
人的咀嚼活动其实和大脑息息相关。较硬的食物需要大家费劲去嚼,当人咀嚼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明显增多,这就增加了脑细胞的信息传递,活化了大脑皮层,起到防止大脑老化和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除此之外,时常嚼点硬的还有美容的功效。咀嚼可以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消化的反射动力,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研究发现,唾液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物质——腮腺激素,它能强化肌肉,还能增强血管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腺开始萎缩,而要活化它的功能,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咀嚼。有了足够的腮腺激素,血管和皮肤的弹性和活力就能得到保持。
损害牙齿的行为:
l.刷牙时用力过猛
刷牙时用力过猛会造成牙齿表层牙釉质与牙本质过分磨耗,导致牙齿过敏、牙髓暴露,甚至损失牙龈,使牙根暴露。
2.经常咬过硬食物
牙齿内存在一些纵贯牙体的发育沟、融合线,咀嚼硬物后,这些薄弱部位容易裂开。
3.把牙齿当成万能工具
经常用牙齿开瓶盖,咬包装袋等,容易导致牙齿折断、移位。
4.经常只用一侧咀嚼
经常偏侧咀嚼会造成肌肉关节及颌骨不平衡,轻者影响美观,重者可造成单侧牙齿的过度磨耗及颌关节的功效紊乱。
5.经常把牙咬得“咯嘣”响
经常如此会使牙齿过度磨耗,容易浮现牙折等症状。
保护老人牙齿应该吃什么呢
核桃 常吃一些核桃,对于牙本质过敏症有着很好的防治作用。核桃仁中的脂肪油含量极为丰富、蛋白质、维生素、钙、镁等成分也不好,在这其中油质和酸性物质可以渗透到牙本质小管内,从而起到隔离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冷、热、酸、甜等味觉对牙齿本身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