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环境污染 > pm2.5介绍

pm2.5实际上是在说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尘暴事件都会将大量细颗粒物输送到大气层中。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源,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中排放的尾气。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而中国的这些地区全部高于50接近80,世卫组织为各国提出了非常严格的PM2.5 标准,全球大部分城市都未能达到该标准。针对发展中国家,世卫组织也制订了三个不同阶段的准则值,其中第一阶段为最宽的限值,新标准的PM2.5与该限值统一,而PM10此前的标准宽于第一阶段目标值,新标准也将其提高,和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限值一致。

我国pm2.5的标准采用世卫组织设定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

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PM2.5的化学成分多达数千种以上,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PM2.5的毒性与其化学成分密切相关。PM2.5中含有多种有毒元素如铅、镉、铬、氟、砷、汞等。调查发现,大气中镉、锌、铅以及铬浓度的分布与调查地区的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慢性肾炎等疾病的分布一致。PM2.5中的有机成分中,以多环芳烃类最引人注目。有一些多环芳烃类有致癌性,苯并[a]芘就是代表。PM2.5上还可吸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PM2.5还可作为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酸雾和甲醛等的载体,这些有害物质都可以吸附在PM2.5上进入肺的深部,加重对肺的损害。

警信号一般分为三级,以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分别对应预报等级用语的中度霾、重度霾和严重霾。

黄色预警信号:(1)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2)能见度小于3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15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150微克/立方米。(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

橙色预警信号:(1)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小于80%的霾。(2)能见度小于2000米且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PM2.5浓度大于1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250微克/立方米.(3)能见度小于5000米,PM2.5浓度大于250微克/立方米且小于等于500微克/立方米。

PM2.5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海盐、植物花粉、孢子、细菌等。自然界中的灾害事件,如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也会产生大量的细颗粒物。

人为源包括发电、冶金、化学等工业生产过程中对煤、石油等各种化石燃料的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秸秆垃圾的焚烧及扬尘等。在室内,二手烟是颗粒物最主要的来源,另外,烹饪时所产生的油烟也是室内PM2.5的来源之一。

从目前中国PM2.5污染的现状来看,特别是在冬季,京津冀、山东和河南基本为同一污染区,严重时可以和长三角连成一片,甚至被冬季风环流输送到三亚市,形成整个东部大范围区域性污染,霾区面积占到中国国土面积的近1/3。

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而且颗粒的长期暴露可引发心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5] 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³,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μg/m³,总死亡风险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对于危害如此之大的pm2.5治理措施有哪些呢?

1、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2、成立PM2.5污染防治研究机构并开展防治对策研究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