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气功和一般的体育锻炼不同,不是依靠肌体的运动与锻炼达到健身目的,它有很多种门类,但大都是讲究意念,主要是通过个人意念控制气息在体内的游走,以达到调理经络、强身健体的效果。如果锻炼不得法,或者锻炼者的精神与身体状态不适应这样的锻炼方式,强行锻炼反而会打乱人的正常气理,导致“气功病”。
“气功病”的主要症状表现在心理反应异常及精神障碍,以及交感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上多表现为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头痛、耳鸣、胸闷等症状,甚至可能“走火入魔”,出现异常的兴奋、激动、焦躁不安、紧张、妄想或者各种幻觉等。正是因此,神经质、癔病等精神病患者,有精神分裂症家族病史者,以及身体虚弱,患有高血压、心脏肾脏疾病及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合练习气功。
身体瘦弱者,宜先练内养功,待体壮以后,再练站桩功、行功和各种动功。体胖者,宜用强壮功、站桩功、行功等;高血压者,可练松静功及内养功;胃肠病等消化系统疾患及肺结核等,可选内养功;神经衰弱、阳痿、遗精、早泄等,应选强壮功,配合保健功。
总之,应根据中医诊断,分清自己的身体偏于阴、阳、寒、热、虚、实哪种状态。如吸为阳、呼为阴,调整呼吸时阴阳的长短,即可调阴阳。例如,阴虚有火的人,可吸短呼长,着意于呼气;阳虚有寒的人,可着意于吸气,吸气深长。阴生于静,阳生于动,调节动静也可调阴阳。
老人练什么气功好?
1、放松功
本功可作练好其他各气功的基础功夫健康者练此功,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对体弱病者来说,是理想的康复手段。放松功属于静功,易学易练,不易出偏,它是从意念和身体放松为主的新功种。
一、功法的选择
有很多的报道睡老年人练气功最好要练静功,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老年人喜欢安静,还是因为关节不灵活了,想动却不方便了,也有的是在心理承认自己老了,不能够再动了,但笔者认为适当地练一些动功,可促进人体的气血运行,疏通关节经络,故而老年人也不妨试试动功。
二、目标的选择
在练功之前首先要定一个目标,究竟是为了袪病健身,还是延年益寿。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毫无目标的追赶潮流,这一阵流行什么功,就赶紧去凑热闹,过一阵又换一个花样,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
三、心理的选择
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开始调整心理了。从前的烦恼忧愁还留着干什么?都要丢掉。不管你从前有什么样的过错、什么样的悔恨,都已经过去了,应该忘记它,去选择 一个良好的心理,把世界看得多姿多彩,要时刻保持着乐观情绪,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人。把心理状况调整到孩童时代去,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如果有人产生了脱离群体独自跑到深山老林修炼的想法,应赶快摒弃。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心理,把心理状况调整好了,就可以开始进行功法选择了。
老人练气功注意3个注意事项
不宜蹲坐休息
锻炼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产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以利还清“氧债”,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
不宜贪吃冷饮
锻炼之后往往是会汗流浃背的,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功能低下。中医认为如果一时的贪图凉快喝很多的冷饮的话,很容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肠胃道疾病。
忌不做放松活动
放松性的活动不仅可使运动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呼吸频率,通过适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而且,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减轻酸胀不适,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
分清武术气功和养生气功
气功其实分为武术气功和养生气功两种,练习这两种气功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练习武术气功可以强身健体,强健肌肉和抗击打,因此也可以说是硬气功,象站桩、内劲一指禅都属于武术气功范畴。武术气功练习方法以呼吸为主,因此也可以说练的是后天之气。练习养生气功可以延年益寿,但没有武术气功那强健体魄的功效,因此也可以说是内家功,象五禽戏、八段锦、养气功等,其典型功法是道家内丹功,道家认为练功有素以后可以疏通经络,祛病养生,长生久视。练习方法以放松入静为主,因此也可以说练的是先天之炁。
分清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天之气就是呼吸之气,武术气功常常有闭气的方法,练习以后会在小腹部鼓起一个包,可以抗击拳击和器械的击打,且肌肉强健,手脚有劲,红光满面,其健身效果比体育运动更佳。但因其练习的是呼吸之气,却不能对内脏有养生作用,相反会损伤内脏,因此其养生功效是没有的。但练习养生气功却能滋养内脏和全身,因为其练习的是先天之炁,所谓先天之炁是一种不被现代科学所承认的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名词,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宇宙诞生之初就有炁,其初混沌如鸡子,后分为阴阳,阳炁轻而上升,阴炁浊而下降,于是有了宇宙和日月星辰。还认为天人合一,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故人体内也有阴阳二炁,运行于经络之中。而我们练习气功就是要疏通经络,滋养内炁,炁足则能无病,阴阳调和则五脏六腑健康。道家更认为可以练习内丹,模仿十月怀胎之象,可练习之纯阳之体,则可与天地同寿。
一般来说,初学者宜选择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等动功来进行锻炼。<<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养?因为这些初学者往往对气功的理论涉猎不深,如果直接从静功练起的话,过分注重意念活动,容易产生偏差。动功对于意念的要求并不严格,练功者只要熟练掌握动作套路,便可开始注意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从而慢慢进入意识的平静状态,即气功入静状态。如果有些人在练功前便已学习或研究过气功理论,那么在练习时可选择动静结合的练功方法,在练动功的同时,可配合静功的练习。这样可以很快掌握气功的本质,调心、调息、调身同时进行,取得很好的保健效果。
气功除了保健作用外,也有治疗疾病的作用。如果病人选择气功作为辅助疗法,那么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气功。如胃溃汤胃病患者可练习内养功;肿瘤患者可选择行步功或郭林新气功、自控气功等;高血压、神经衰弱及疼痛病人可选择放松功。卧床不起的病人,可选强壮功,以培补元气;颈肩病患者可选香功等以颈肩活动为主的功法,这样有利于颈肩功能的恢复。
五类人不适合练气功
气功是中国传统武术之一,练气功能够增强免疫力,但是以下五类人练习气功,不仅不能养生,反而会害了自己。
1、癔病性精神运动发作型患者
表现以“转换型癔病发作”为主。如仙鹤样手足舞动不止,或倒地打滚如禽兽样跳跃,或伴有哭笑异常,僵仆昏睡,不语不动等状态。其情绪多不稳定,爱幻想,好表现戏剧性或癔病性人格特征等。
2、解体性神经症型患者
其特点是以躯体感知障碍为主。自感“有气周行全身”、“乱窜肢体内脏等处”,或者“气运不调,到处要破身而出”,而感恐惧紧张,或者“即将消灭”、“化为气体不再存在了”,因而有“活不成”或濒死样的惊恐表现。
在练习气功的时候,会感觉到身体发烫发热,有股热气流在体内穿梭,若是身体带有病症,这股热气流会伤了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