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社区安全 > 充电桩

根据相关规定,小区不能私自扯线、安装充电桩等设施,只能使用小区招标建设的统一、规范化的充电桩进行充电。

地下停车场属于人防工程,建设和使用标准较为严格,不能私自改建。同时,消防部门也对各小区地下停车场有着严格的要求,消防安全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消防安全系统受到巨大影响。

按照规定,对人防工程进行装修、改建,须报当地人防主管部门批准。像小区地下停车位安装充电桩的情况,虽然没有改变人防工程的结构和用途,但也要报当地规划部门批准,并报人防部门备案。

住宅区的地下停车场是半封闭环境。如果发生火灾,很容易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如果在地下停车场安装充电桩,如果发生线路短路、电池损坏和爆炸等事故,产生的烟雾无法及时清除,将会造成致命威胁,邻近的汽车也会在火灾下变成‘汽油弹’。此外,我们城市没有关于在地下停车场安装充电桩的法规或政策。

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一般充电桩都会有二维码,用手机扫码下载或者是关注公众号,注册登录就可以了。把快速充电桩上的充电线插到电动车的连接口上面,一定要插严。

插上充电线后,显示电动车与充电桩连接成功后,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扫码充电或者序列号充电就可以了。冲完电后,在服务号里点击停止充电,然后拔下充电线,充电就完成了。也有的充电桩是刷卡充电的,在充电桩显示屏右侧找到磁卡感应区,刷卡就可以自动充电了。

小区充电桩如何收费

大部分小区都是采取计时收费的方式,一般情况下1元可以充4个小时。比如当地电价为每度1元,那么如果是250瓦的电动车充电,4个小时就要消耗1度电,刚好持平。但每个地方的成本电价都不是不相同的,有的是5毛,有的是7毛,甚至有些地方是1元,所以小区充电桩收费要按照当地的电价、充电用户和车辆来决定。

1、过流保护

很多电子设备都有个额定电流,不允许超过额定电流,不然会烧坏设备。过流保护就是说,在电流超过设定电流后,自动断电,来保护设备芯片和主板不被烧坏,避免设备故障。

2、短路保护

短路不仅容易损坏电源,严重的甚至引发火灾。一旦发现短路情况,电动汽车充电桩将立刻断电,防患未然。

3、漏电保护

漏电事故一般发生在操作过程中,对人体伤害很大,很小的电流虽然短时间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时间一长,还是会引起心室颤动,引发心脏停跳。漏电保护系统回收剩余电流,如果电流过大难以回收,将立刻切断电流。

4、过压保护

过压保护主要保护电动汽车充电桩供电线路,当电压超过预订的最大值,立即控制电压降低或直接切断电源。

5、欠压保护

据小编了解,用户在自有车位上安装充电桩,如果不妨碍两边车主的出行,不损害他人利益,一般情况下,尽到告知义务后是可以安装的。而对于租赁车位的情况,则需先征得出租人同意。

充电桩安装所需的相关证书一般有:房屋产权证(复印件)、居民身份证/户籍簿(正本和复印件)、停车位证明(停车位租赁合同或财产开户证明)、停车位产权)、业主同意安装收费设施、当地许可证(复印件)。确定好安装事项后,需要电力公司、物业电工和业主三方到现场确认所安装的充电桩是否合格,并签订好相关协议说明。

然后需要去当地供电所递交安装申请,然后充电桩安装人员对电缆敷设、安装配电箱、安装调试充电桩。在充电桩施工完毕后,还需要对充电桩试充电,保证充电桩以后可以正常工作。

据小编了解,一些公共充电桩分布在停车场中,但在停车场充电还需要付停车费。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在小区充电,其费用较低,这就造成了一些停车场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而造成公共充电桩利用率较低的另一大原因是充电桩设备分布不均。出于盈利方面的考虑,一些充电桩企业将大量网点布局在地价较低的偏僻地区,在市中心的布局较少。按照目前国内的充电水平,充电时长一般需要3小时以上,一些车主不愿意去较远的地方充电,也就是说这些偏僻的地段客流量较少,造成利用率不高。由于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少的故障和僵尸桩。

其实整个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充电设施平均利用率相对较低,行业盈利能力低,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二是充电设施运营企业在整体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车企参与度相对较低,动力电池充电技术升级难以协调。三是充电设施总量虽然较大,但技术水平依然偏低。各类充电设施只能实现单向充电,还难以与电网互动,私人充电设施无法提供智能共享服务。四是充电运营企业众多,手机应用程序较多,运营商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