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当局近日宣布召回一家企业旗下多款麦卢卡蜂蜜产品,包括部分销往中国的蜂蜜。
麦卢卡蜂蜜因被认为包含活性抗菌成分而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追捧,号称新西兰“国宝”。不过,记者调查发现,由于新西兰缺乏相关的统一认证标准,麦卢卡蜂蜜市场长期存在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等乱象。
【人为添加“关键成分”】
此次召回涉及的企业名为“常青树”(Evergreen Life),位于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
按照新西兰第一产业部的说法,这家企业生产的18款麦卢卡蜂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添加了二羟基丙酮(dihydroxyacetone)和甲基乙二醛(methylglyoxal)。
麦卢卡蜂蜜指蜜蜂在麦卢卡树开花季节采集的蜂蜜,因含有名为“麦卢卡因子”的活性抗菌成分而受到追捧。尽管这种蜂蜜名义上属于“独花蜜”,但实际上难以确保蜜蜂只在麦卢卡树上采蜜,因此麦卢卡蜂蜜的价值以其中天然活性抗菌成分的含量为评价标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西兰第一产业部禁止厂家在天然蜂蜜产品中使用任何添加剂。“常青树”涉嫌添加的二羟基丙酮和甲基乙二醛,正是衡量麦卢卡蜂蜜优劣的重要检测指标。如果人为在天然麦卢卡蜂蜜中添加这些成分,相当于人为操控产品品质检测结果。
【召回产品主要外销?】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在召回通知中透露,“常青树”牌麦卢卡蜂蜜产品在新西兰境内和海外都有销售。
不过,记者在新西兰境内超市和礼品店从未见过这一品牌的麦卢卡蜂蜜产品。记者求助一名在新西兰从事代购的朋友,而她在当地只找到一条关于“常青树”品牌产品的广告。按照一名麦卢卡蜂蜜进出口从业者的说法,“常青树”很可能仅在新西兰境外销售。
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认,有3批涉事“常青树”产品出口至中国,其中两批已被封存在进口商的仓库中,另有一批出口到湖南,共计3168瓶,总重1548千克。出口到湖南的这批产品中,1799瓶由进口商用于赠送或促销,将由进口商实施召回,其余1369瓶已被封存。
此外,记者了解到,中国香港相关部门也发现有相关产品在港销售,新加坡卫生部分也确认数十吨相关产品出口至新加坡。
据了解,除几家大型国际蜂蜜生产销售商外,新西兰多数蜂蜜厂家并不直接面向海外市场销售,而是由进出口商代理,将产品重新包装后推入海外市场。
此外,针对海外游客的礼品店和网络代购也是向海外销售麦卢卡蜂蜜的主要渠道
【缺乏统一认证标准】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强调,此次召回的蜂蜜产品没有食品安全风险,但仍建议已经食用相关产品并对健康有所担心的消费者及时与医生联系。
业内人士透露,在新西兰麦卢卡蜂蜜生产业,“常青树”恐怕不是唯一有使用添加剂嫌疑的厂商。
据记者了解,新西兰一直没有出台麦卢卡蜂蜜产品的国家标准,市场上存在多个不同的麦卢卡成分、纯度认证体系,包括消费者在相关产品包装上常见的UMF或MGO字样及相应数值。使用不同认证体系的厂家形成彼此独立的利益群体,产业内部长期无法就标准达成一致。
媒体先前曝光,麦卢卡蜂蜜市场混乱,存在以次充好等假冒现象。据统计,新西兰每年出产大约2000吨麦卢卡蜂蜜,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以麦卢卡名义出售的蜂蜜超过1万吨。
为保护中国消费者权益,中国质检部门一直与新西兰第一产业部保持沟通,多次要求新西兰方面敦促从业企业达成统一认证标准并对麦卢卡蜂蜜产品提供保障。作为产品来源地的监管机构,新西兰第一产业部有责任为新西兰出口的产品提供检测,至少要确保蜂蜜产品为“天然”,也就是不含有任何认为添加的二羟基丙酮或甲基乙二醛成分。
二羟基丙酮(DHA):二羟基丙酮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和功能添加剂。它的直接用途,二羟基丙酮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酮糖, 具有生物可降解性, 可食用且对人体和环境无毒害, 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添加剂, 可用于化妆品、医药和食品行业和提高瘦肉率等方面。
甲基乙二醛(MGO):是广泛分布的邻二羰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作化工原料、杀虫剂、沉淀剂等。同时,这两种分子还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诱变剂,从食物、饮料以及烟草中人们都可以摄入相当量的GO和MGO。许多实验证实,MGO是可伴随一系列非酶促反应,产生于正常细胞代谢过程中的人体内源性化合物,其产生途径包括Maillard反应的伴随反应,糖的自发氧化,DNA氧化反应,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以及紫外损伤等。人体中血红细胞每天可以产生125μM的MGO。
买到具有“+”号标识越高的麦卢卡蜂蜜,是否意味着消费者就可以高枕无忧?答案恐怕依然是否定的。终端销售价格乱象的背后,折射出麦卢卡蜂蜜假货横行的窘境。根据新西兰一家蜂农协会的统计,新西兰每年大约只出产1700-2000吨的麦卢卡蜂蜜,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以麦卢卡名义出售的蜂蜜高达1万吨以上,这意味着每年市场上有至少8000吨为假冒产品,假冒产品比率高达80%。
正是因为麦卢卡蜂蜜在市场上高达八成的假冒产品比率,近三年来,麦卢卡蜂蜜光是在中国便遭遇数次查处。去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来自新西兰的7个批次共计1614千克的麦卢卡蜂蜜被检出掺假,遭到了销毁或退货处理。
更有甚者,很多出口商为了增加产品销量,都自行贴上UMF标识。深圳相关部门曾在一款名为麦卢卡蜂蜜中检出菌落总数超标,但该产品瓶身却没有麦卢卡蜂蜜所要求的相关标识。而理论上,一种蜂蜜产品要贴上UMF(独特麦卢卡成分)的标识,需要得到新西兰独特麦卢卡成分蜂蜜生产协会的许可。
但事实上,新西兰独麦素蜂蜜协会曾经公开承认,没有规范麦卢卡名称的使用范围。相关英国食品研究机构此前曾对5个品牌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发现有4个品牌的新西兰麦卢卡蜂蜜中根本不存在活性抗菌物质。
一业内人士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以品牌康维他麦卢卡蜂蜜20+(250克)为例,售价低于700元的不要买,有可能就是假的。这有两种可能,一是低价品,为活性麦卢卡蜂蜜,由于UMF含量较低,所以价格也比较便宜;另外更多的应该是假冒产品。
蜜蜂将花蜜采回蜂巢后,经5~7天充分酿造,除去多余的水分,再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物理变化,当蜂蜜浓度达到波美40~43度时,蜜蜂会用蜡将贮有蜂蜜的巢房封盖起来,此时取出来的蜂蜜即为成熟蜜。成熟蜜含水量低达23%以下,浓稠,甜度高,且不易发酵。这就叫天然成熟蜜。
与天然成熟蜜相对应的是未成熟蜜。未成熟蜜主要是养蜂者为追求产量,增加取蜜次数,在蜂蜜还未酿造成熟时就取出来的蜂蜜。因此,未成熟蜜虽然也经蜜蜂酿造,但通常只酿造了2~3天。这种蜜含水量高,易发酵。蜂蜜发酵后,会产生乙醇、甘油、醋酸、水等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使蜂蜜发酸、变味,原有的香味变淡或消失。
不成熟蜜被蜂产品企业收购之后,拉到工厂用浓缩机加工,除去多余的水分,浓缩到波美度40度以上,然后灌装上市,贴上大品牌的标签,这就是浓缩蜜。
你以为大品牌就是好蜜,百年老店就是好蜜。错了,天然成熟蜜才是好蜜。不管大品牌还是百年老店,只要是浓缩蜜都不是好蜜,顶多算是真蜜而已。
一般来讲,蜜色浅、透明、馥郁芳香,甜而不腻,深受消费者青睐,被普遍认为是好蜜。土蜂蜜富含葡萄糖、果糖、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多种成分,经常食用有清热解毒、补中润燥、养颜、抗衰老等功效,现在的人比较讲究天然绿色,所以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蜂蜜。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因为从口感、视觉、嗅觉上来浅色蜜比深色蜜好;从价格上来说,深色蜜也普遍比浅色蜜便宜。因此,很难绝对地说哪种蜂蜜好,哪种蜂蜜不好,各种蜂蜜都各有所长和各有所短,应根据各人的口味爱好、身体要求和经济状况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蜂蜜。
1)用玉米糖加香料。
2)用饴糖、糖浆直接冒充蜂蜜。
3)用糖精、工业用的矾、胶、中药川 、色素、增稠剂、香料等熬制。
4)参入少量蜂蜜的假蜂蜜等。
5)土豆粉加火碱调和成的。
1)口尝:味道甜润、略带微酸、口感绵软细腻、爽口、柔和,喉感略带轻微麻辣,余味清香馥郁、清香长久,是纯正优质蜂蜜,掺假蜂蜜味虽甜,但口感弱、余味淡薄短促,口尝鉴别结晶蜜时,蜂蜜结晶粒很快就融化,掺糖结晶粒放嘴里不容易融化。
2)拉丝:蜂蜜含水量越低浓度越高,质量越好,用竹筷子插入蜂蜜垂直提出,浓度高的蜂蜜往下消时速度慢,黏性大,可拉成长丝,丝断后收缩成蜜珠是优质蜂蜜。
3)手捻:如手感细腻,无沙粒感,能捻化结晶粒就是优质蜂蜜。
责任编辑:景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