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老人安全 > 老人经常步行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一个人脚力的强弱与其健康状态有着密切关系。步行可以增强脚力。

步行就是不拘形式、闲散、从容地踱步,这是一种全身运动。闲散地缓步行走,四肢自然协调地动作,可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运动,锻炼肌肉,强健腿足。

步行可通过增加腿足的血液,有节奏地舒缩双腿的肌肉,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内脏机能的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步行也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和精神的紧张,使情绪轻松畅达,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锻炼方法,也是中老年人喜欢的健身项目。

另外,适当有效的步行可以明显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发生。步行对于高脂血症者来说,不仅能强身健体,更可以治疗疾病。

但步行要达到防治高脂血症的目的,还要掌握科学要领,即做好坚持和有序。

每天只需步行30分钟便可降低患24种疾病的风险,其中包括痴呆和癌症。此外,每天坚持快步走一段时间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其他健康益处,能够延缓我们的身体衰老功能退化的速度。

在对过去40年来的40项研究进行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得出了这些引人注目的结论。根据他们的研究发现,保持体形和坚持运动以及不吸烟是确保拥有健康体魄的最强有力武器。

运动所能带来的健康益处具有普遍性,能够对所有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产生积极影响。这项研究认为适量运动应该做到每周150分钟,例如30分钟的快步走或者骑自行车,每周5天。

每天坚持运动能够降低心脏病和中风风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每天坚持运动也可以降低老年人的痴呆风险。其他益处包括降低骨质疏松症、Ⅱ型糖尿病、抑郁症、肥胖症和高血压等其他一系列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还发现每天运动半小时也可降低癌症风险。

人的肺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有轻微下降,男性每年下跌0.46个单位,女性则是0.54个单位。医学观察证明按一定速度行走可促进下肢和腹部肌肉有节律地舒缩,双臂的摆动也有助于增加肺的通气量,使肺功能得到加强。但老人在行走时如出现明显头昏、眼花、胸痛等不适症状时,要暂停锻炼,呼吸道感染或合并心衰的老人,不宜采用以下步行方法锻炼。

变速行走法。每天步行路程为1000至2000米(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而定),行走时需变换速度,可先采用中速或快速走30秒至1分钟,后缓步走2分钟,交替进行。行走时要尽量挺直胸部,配合呼吸锻炼,一般走四步一吸气,走六步一呼气。每天可行走1至2次,早、晚进行最好,如果早上有雾则不宜进行。

走路时要抬头挺胸:步行时身体太放松,是没什么效果的。抬头、挺胸、目要平视,躯干自然伸直;收腹,身体重心稍向前移;上肢与下肢配合协调,步伐适中,两脚落地有节奏感,才是正确的走路姿势。

走路时最好穿宽松一些的衣服,袜子也以棉质较厚的为好,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尤其鞋子非常重要,越轻越好。可以选择慢跑鞋,因为这样的鞋后跟比较牢固,能使脚踵稳定,不易倾斜。后跟的上方有适当突起的衬舌,能起到保护跟腱的作用。鞋头最好又高又圆,才不会夹住脚趾,或造成趾甲充血。

1、大脑健康

美国一家大学研究表明,要防大脑萎缩、老年痴呆,途径之一就是保证每周步行不少于9.6公里。因为步行不仅可以增加大脑体积,也会让记忆力出现问题的几率降低50%。

走路速度和身体机能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来说,走得快的人,心脏、肌肉、骨骼等各方面机能都比常人强,平衡能力、协调能力也比较好,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意外事故的防范能力自然更佳;反过来说,长期有规律地快走,也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生理机能,如减缓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让他们显得更年轻。

每分钟120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走路频率会逐步下降,步幅也会变小。年轻人一般7—10分钟走1公里,步幅在0.75米左右,四五十岁以上的人走1公里就需要10分钟以上了。老年人尽管步履蹒跚,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还是应该尽量把步子放快一点。快速步行时间一般要持续半小时左右,速度以每分钟120步左右为宜。步行时,身体要略微向前倾斜,双臂自然下垂,协调地前后摆动于身体两侧。全身着力于脚掌前部,步态要均匀、沉稳而有节奏。走到微微出汗为止。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