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时图片明明是一只价格不菲的纯种猫,收到的却是一只有病的土猫——这样图文不符的网购经历,你有过吗?这究竟算消费纠纷还是诈骗犯罪?
日前,上海闵行公安在北京公安、阿里集团安全部的配合下,破获了一个在淘宝网、58同城等网络平台以售卖宠物猫狗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8名嫌疑人在北京落网,被押解回沪。
2015年岁末,上海的周女士在网购平台上找到一家出售宠物猫狗的店铺,卖家表示,网购平台严禁活体交易,可以通过微信沟通。在与对方交换微信号后,周女士通过视频选中了一只外表可爱的布拉多尔猫,对方表示,该猫价值15000元,要求周女士通过银行汇款。经过几天的等待,周女士收到了快递,打开盒子一看,竟然是一只“野猫”。周女士想通过微信联系卖家,才发现对方已经屏蔽了她的电话和微信。于是,周女士向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报案。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安全部反欺诈团队在日常监控中,也发现并关闭了淘宝网多家涉嫌欺诈的宠物店。经过调查,阿里安全部发现这伙人盘踞在全网多平台,以相同手段进行诈骗。数据显示,全国有160余名被害人,其中有30%付款后没有收到货,或者收到的货用普通品种的猫狗冒充,甚至是病猫病狗,上海地区共有4名被害人。
综合被害人的陈述和调查分析,侦查员摸清团伙的作案规律:首先在购物平台开设网店,发布宠物猫狗信息招徕买家;第二步引导被害人通过微信交流和交易,并让被害人通过支付宝或银行直接转账,以此避开平台监管;第三步,遇到买家投诉则由所谓的“售后服务”出面,尽可能拖延直至在微信上将买家拉黑或屏蔽电话。
所有的线索汇聚的焦点直指北京通州,主要犯罪嫌疑人为杨某。
2016年1月,专案组北上,依托前期的网上线索,对这伙人员的窝点进行了实地调查,最终确认了通州地区某小区内的四套住宅就是这伙人员的作案窝点。1月20日早晨7点,专案组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兵分四路同时展开抓捕行动,当场抓获8名犯罪嫌疑人,经确认为4对夫妻。
经审讯,杨某等人自2013年以来实施欺诈交易,从中牟利250余万元。杨某通过网络招聘,吸收团伙成员。然后对他们进行培训分工,分别扮演“网店店主、微信客服、售后服务”等角色,并由杨某提供“精美”的宠物视频、照片来勾引买家,对全额付款的买家寄送以次充好的宠物,对只付部分货款的买家既不发货也不退款。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佰佰延伸阅读: 网购宠物频频遭遇维权难
网上购买名贵宠物,不料遭遇“货不对板”。3日,无锡首例网购宠物消费纠纷案受害人陈先生,拿到工商部门出具的维权处理意见。
今年5月,无锡消费者陈先生在浏览某分类信息网的宠物频道时,看中一条比熊宠物狗。通过QQ交谈,与卖家达成买卖协议,并打款1200元。但此后,卖家提出需加价1000元,陈先生没有同意。第二天,网购的宠物狗送到了陈先生家中,但并不是事先约定好的那只比熊。陈先生与卖家多次沟通,对方对此置之不理。
在接到陈先生投诉后,无锡市工商局网监分局出具相关处理意见。工商部门认为,首先,关于宠物狗的消费纠纷并不在工商行政管理范围之内。此外,QQ不是网购平台,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的交易属私人交易,不属于网络交易。最后,根据工商属地管辖原则和实际操作的有效性,工作人员建议陈先生向平台所在地工商部门、也就是常州市工商局投诉。
当下网购宠物存三大风险:无法直观了解宠物健康、免疫状况;一些无良商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一些宠物经营者没有经过动物防疫部门审批,不具备销售资格。
更多信息安全资讯,尽在本安全网站。想了解更多有趣的常识知识,您还可以关注安全科普、流言留言、你知道吗、安全品鉴等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