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资讯 > 安全要闻 > 食品药品 > 消费警示 > 正文

黑糖食品含大量丙烯酰胺 “传统工艺”食品并非都安全


  • 要闻
  • 2015-09-06 15:57:18
  •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 要闻
  • 分享
  • 要闻
  • 0
  • 要闻
  • 2194
  • 要闻
  • 收录
导语:黑糖食品被曝含有大量丙烯酰胺,除此之外我们平时经常吃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也含有该类致癌物。同时实验表明,加工食物颜色越深,含有丙烯酰胺也会越多。因此“传统工艺”食品也并非安全。据世界卫生组织称,每天的摄糖量最好限制在25克以下,避免煎炸的烹饪方式,可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黑糖食品比其他糖果食用后更有益于健康,真的是这样吗?据报道,长期食用黑糖食品会致癌,这是由于其中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除此之外,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也含有大量该类致癌物,所以大家平时应注重饮食安全,尽量减少食用这些食品。

近日,台湾爆出一个新闻,说黑糖中含有大量致癌物——丙烯酰胺。台湾某杂志测试了19个黑糖相关产品,发现所有样品均含有丙烯酰胺,其中7个样品超过了1000微克/公斤,最高的一个号称“传统制作”的黑糖样品达到令人咋舌的2740微克/公斤,远超炸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按香港的测定数值,约为680微克/公斤)。

黑糖食品含大量丙烯酰胺 “传统工艺”食品并非都安全

加工食物颜色越深 丙烯酰胺也会越多

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不过,目前人类中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因此,还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危险。但是,毕竟这种物质属于“疑似致癌物”,比较明智的态度,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控制丙烯酰胺的摄入量。

通常人们都知道炸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较高,为什么农家按传统方式制作的黑糖,却含有那么高水平的丙烯酰胺呢?这就要从这种物质的来源说起了。其实这种物质是食物发生“美拉德反应”时的一个副产物,而这个“美拉德反应”,是食物加工烹调产生香气和深浓颜色的关键所在。

只要食物中同时含有碳水化合物(淀粉、糖)或脂肪以及蛋白质,那么无论是煎、烤、红烧、油炸等烹调操作,还是食品加工时的加温处理,都可能会发生这个美拉德反应。绝大多数食品都或多或少地含有这些成分,所以只要加温到一定程度,都容易发生这个反应,肉眼所见的效果,就是食物的颜色会变深。反过来说,食物在加热中颜色变得越深,通常美拉德反应就越“厉害”,那么“顺便”产生的丙烯酰胺也会越多。

在传统的手工制糖工艺中,会把甘蔗碾碎取汁,然后长时间地熬煮糖汁。这个熬煮过程,会不断让糖汁浓缩,糖汁的颜色逐渐变红,乃至变黑。黑糖其实就是颜色比较深一些的红糖,因为经过长时间熬煮,里面含有丙烯酰胺也不奇怪。

传统工艺”食品 并非都是安全的

很多地方传统特产的“土糖”都有颜色重、味道香的特点,而这种令人陶醉的特殊香气,这种很深的颜色,正是美拉德反应强烈发生的结果。古人没有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制,也没有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很多自古传承的“传统工艺”做出来的食品,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安全。

相比而言,机械化生产制作白糖的过程中,在加热糖汁的时候会加入澄清剂,主要是钙盐,还要加用来漂白的二氧化硫,它们都会抑制美拉德反应的发生。而且,在制作白糖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除去甘蔗汁中的蛋白质等蔗糖以外的成分,而去掉了这些成分就会减少美拉德反应的反应物,因此制糖过程中就不会有那么多丙烯酰胺产生。

不过,去掉了包括蛋白质在内的“杂质”,糖的营养价值就更差;减轻了美拉德反应,就没有美妙的香气和深重的颜色产生。

不管什么糖 都不宜多吃

和含有少量钙、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的红糖相比,白糖(包括绵白糖、白砂糖、冰糖等)的微量营养成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被列入“垃圾食品”的范畴当中。它固然没有高水平丙烯酰胺的问题,但却是世界上最令人担心的饮食健康隐患之一。大量研究证明摄入过多白糖有害健康,所以,它肯定不是黑糖红糖之类食物的替代选择。

就在本年度中,世界卫生组织发出忠告,劝人们每天把膳食中的添加糖最好限制在25克以下,至多不能超过50克。这个限制当中,不仅包括白糖,也包括了红糖。

单就丙烯酰胺而言,如果喝一杯200克的黑糖水,按10%的糖计算,黑糖的量为20克,所摄入的丙烯酰胺是有限的,无需恐慌。不过,考虑到食物中还有那么多丙烯酰胺的摄入来源,人们也绝对不能因此舒一口气,认为黑糖可以放心享用。常见的食物丙烯酰胺来源,包括焙烤食品、油炸食品、煎烤食品、膨化食品等,也包括日常炒菜红烧等烹调方法。

避免煎炸的烹饪方式 可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

2013年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相关报告提示,港人每日膳食中平均摄入丙烯酰胺为每公斤体重0.21至0.54微克,而内地居民平均每日丙烯酰胺平均摄入为每公斤体重0.286至0.49微克。这是因为国人喜欢吃炒菜,也喜欢吃各种油煎、油炸、碳烤、焙烤的食物,烹调中所产生的丙烯酰胺数量较大。

新鲜蔬菜水果本来含丙烯酰胺微乎其微,但经过煎炒油炸,含量就明显上升。比如说,土豆泥的烹调方法丙烯酰胺很少,但油炸成薯片之后就上升到原来的47倍。某些蔬菜和坚果在加热烤香后所产生的丙烯酰胺也不可忽视。

研究发现,对同一种食物而言,油炸、烤制时食品越薄,受热温度越高,受热时间越长,烹调加工之后颜色变得越深,美拉德反应发生就越剧烈,产生的丙烯酰胺也就越多。相比而言,还是吃蒸煮食物比较安全。

据悉,2012年曾有新闻爆出,根据英国食物标准局的检测,发现包括薯片、速溶咖啡和薄脆饼干等在内的13种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有上升趋势,为此许多知名老牌食品公司都遭到警告。

看来,要想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就要提醒自己远离煎炸食物、饼干蛋糕、锅巴薯片之类零食,坚持食物均衡和多样化的原则,避免过度烹调。

安全常识链接

控制与预防

由于煎炸食品是我国居民主要的食物,为减少丙烯酰胺对健康的危害,我国应加强膳食中丙烯酰胺的监测与控制,开展我国人群丙烯酰胺的暴露评估,并研究减少加工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可能方法。对于广大消费者,专家建议:

1、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应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避免导致食源性疾病。

2、提倡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3、建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探讨优化我国工业生产、家庭食品制作中食品配料、加工烹饪条件,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健康饮食:这4种致癌食物居然比吸烟还可怕!

更多饮食安全知识请关注本安全网食品消费警示频道!



  • 关键词
  • 黑糖含致癌物
  • 致癌食品
  • 食品消费警示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jiajia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今日关注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热门排行

佰佰安全网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