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怎样识别食物是否有毒

2017-03-17 17:53:24 来源: 佰佰安全网 4397人阅读
导语:

现如今,在市场上的食物看起来鲜艳欲滴,色泽饱满。非常诱人。可是,很多食物的色彩方面,一些无良商家都是用化学药品或者非食用色素制成的,那么怎么识别食品是否有毒?下面佰佰安全网会给您答案。

怎样识别食物是否有毒

在市场上的食物看起来鲜艳欲滴,色泽饱满。非常诱人。可是,很多食物的色彩方面,一些无良商家都是用化学药品或者非食用色素制成的,那么怎么识别食品是否有毒?下面佰佰安全网会给您答案。

1鱼胆生吞煮熟泡酒喝都含毒

鱼胆的胆汁中含有胆酸、牛黄胆酸、牛黄去氧胆酸、氢氰酸等不同的毒素,其中氢氰酸毒性最强,比同剂量的砒霜毒性还大。中毒后,一般最早都出现胃肠道症状,经过消化道吸收后,能损害人体肝、肾,使组织变性坏死。毒素也可损伤脑细胞和心肌,造成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病变。

2织纹螺有毒,无解药!千万别吃!

国家食药监总局曾发布风险警示:织纹螺含有河鲀毒素,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破坏该毒素,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误食织纹螺后,如发生中毒症状,应立即自行催吐,到医院就诊!

3鸡脖鸭脖最好别咬碎吃

鸡脖、鸭脖含有胸腺,属于免疫器官,鸡鸭脖上干净的肉可以吃,但最好不要咬碎吃,以免吃到腺体和气管中的细菌;猪脖:有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也被称为'肉枣',这些是用来过滤病原微生物的淋巴结,含有较多病菌病毒,不要吃!

4黑斑的红薯受病菌污染,易中毒

如果红薯表皮上出现黑色或褐色斑点,千万别再食用。这可能是受到黑斑病菌污染,其毒性可使红薯变硬、发苦,无论水煮还是火烤,其毒性都不容易被破坏。食用后很容易中毒。

5发红的甘蔗霉变含毒

如果看到甘蔗里有红色丝状物,证明已经霉变。霉变甘蔗会产生强烈的嗜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严重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可也能丧失生活能力。

6未成熟的西红柿生吃危险性更大

未成熟的西红柿中含有毒性物质叫龙葵素,食用这种未成熟的青色西红柿,口腔有苦涩感,吃后可出现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生吃危险性更大。不过,也有成熟之后也是青色的西红柿品种。

7发芽土豆极易中毒

储存时间稍长,马铃薯表面会长出绿芽。马铃薯内含有毒物质龙葵碱,发芽马铃薯含龙葵碱较高,进食后极易中毒,因此应禁止使用发芽马铃薯制作菜肴。

8腐烂的生姜可诱发食道癌、肝癌

老话说“烂姜不烂味儿”,腐烂的生姜真的能吃吗?专家介绍,生姜腐烂后会产生有害物质“黄樟素”,会诱发食道癌、肝癌等。此外,专家建议,不要将生姜放在保鲜袋里储存,最好是用报纸包起来放在阴凉处;每天生姜的摄取量不宜超过10克。

9豆浆假沸致腹痛

当生豆浆加热到80℃~90℃时,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泡沫,这是一种“假沸”现象,此时的温度还不能破坏豆浆中的皂甙物质。喝“假沸”的豆浆会肚子疼,是因为生豆浆中含有的皂甙,如果未熟透进入胃肠,就会刺激人的胃肠黏膜,并出现中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厌食、乏力等。在出现“假沸”现象后继续加热3~5分钟,使泡沫完全消失。

10木薯可能引起氢氰酸中毒

木薯含有亚麻仁苦苷,如果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或喝其汤,就可能引起氢氰酸中毒。要防止木薯中毒,可在食用木薯前去皮,用清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一般泡6天左右就可去除70%的氰苷,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

11白果

吃白果一定注意量银杏中的氢氰酸含量可以高达830微克/100克,另外还含有白果酸等化学物质。对1岁以内的婴儿,10粒银杏就可以致命;而3~7岁的儿童,在食用30~40粒之后也会出现中毒症状,严重的会导致死亡。自已吃的话一定要做好处理,去除其中的氰化物和白果酸之类的毒物。

12四季豆

一定要将四季豆煮透、煮熟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现胃肠炎症状。

13鲜黄花菜先焯水,并彻底煮熟

鲜金针就是新鲜黄花菜,秋水仙碱主要在其根部,进入人体经氧化作用产生有毒物质氧化秋水仙碱,破坏细胞分裂的能力,令细胞死亡,引起肠胃不适、腹痛、呕吐、腹泻等类似急性肠胃炎的症状,极易误诊。因此,鲜金针入菜前应先焯水,并彻底煮熟。干黄花菜在加工时经清水充分浸泡,已将大部分秋水仙碱溶出,属于无毒。

14柿子皮

吃柿子一定要去皮柿子皮含鞣酸。柿子皮中含大量鞣酸,在胃酸的作用下与食物中的蛋白质起化合作用生成沉淀物——柿石,引起上腹不适、饱胀、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吃柿子一定要去皮,并且不要空腹吃。

以上是日常生活中如何识别毒食品方法。为了健康,我们应撑握些有毒食品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生活。


责任编辑:毛丽

关键词: 有毒食品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