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类型是有差异的。男女生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就可以取长补短,差异互补,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际交往间的情感是丰富而微妙的,在异性交往中获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寻不到的。这是因为两性在情感特点是有差异,女生的情感比较细腻温和,富于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宁静的力量。这样,男生的苦恼、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平和的心绪与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扩、热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与疑惑。
最后,个性方面。只在同性范围内交往,我们的心理发展往往会狭隘,远不如既与同性又与异性的多项交往更能丰富我们的个性。多项的人际交往,可以使差异较大的个性相互渗透,个性互补,使性格更为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更为丰富,意志也更为坚强。保加利亚的一位心理学家说过: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带一点女性温柔色彩的刚毅。
1.健康、文明的原则
异性同学之间说话要文明,切忌粗话、脏话;
举止要大方,对待异性不可拍拍肩膀,打打闹闹,随便轻浮;
尊重对方,不可拿对方开心取乐,甚至不尊重异性感情。
2.选择场所与时间适当的原则
异性同学交往,不可在阴暗、偏僻的场所,而应在公共场所;不可在晚上单独交往,以防止各种性意向的幻想发生;到异性宿舍,应得到准许,且不应停留过长时间。
3.保持一定距离的原则
男女异性交往本身有一种自然的吸引力,因此,若男女同学交往距离太近,且身体接触,人的性器官会感受刺激而产生条件反射,出现性冲动,甚至越轨行为。因此,男女中学生接触,应注意保持一定距离,这也是一种礼貌。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已经基本成熟,异性同学之间彼此渴望接近,并比较注意显示自己和吸引异性。男女学生在一起学习、娱乐、交谈,双方有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这些应该说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第一,发乎诚正:与朋友相处,必须心诚念正,此是一般人做人的原则。交往异性朋友,更须有诚正的存心,倘若不诚,则是欺骗诈伪。如果不正,便是邪僻歪道。以欺诈邪僻的心态,来交异性朋友,非但不能有圆满的结果,更将陷于色欲邪淫的追逐中,如此以来,双方败德伤节,纵令机缘巧合,彼此结婚,也将因为开始时就缺乏诚正之心,而种下婚姻无法幸福长远的苦报。所以必须发乎诚正。
第二,循礼守节:男女双方在交往的过程中,一言一行,必须循礼;一举一动,必须守节。循礼是彼此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身心都能受到对方的尊重,也惟有合乎礼范,才能确保双方的节德不受伤害。礼节做到了,才能正当地交往,未来才会有良好希望的可能。
第三,交异性朋友,要注意分寸,注意场合,如果可能多邀几个朋友一起交往。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不难发现,交往范围越广泛,不仅有同性朋友且有异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对来说比较豁达开朗,情感体验比较丰富,意志也比较坚强。这显然不是什么偶然的现象,因为正是多方面的交往对象的个性渗透和反馈,才丰富了他们的个性。反之,只在同性圈子里交往,人的心理发展往往是狭隘的,因为尽管同性者个性之间也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远不如异性间个体差异明显。
异性交往,要自尊自重,互助关心、尊重,不要相互挑逗,搞一些格调不高的小动作,尤其要注意广交,不要个别深交,同学们要关心集体,使每个同学都感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男同学要养成帮助、爱护、尊重女同学的品格,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女同学要学会体谅他人、端庄、稳重、处事有分寸。
如何帮孩子处理好异性交往?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只要知道孩子有了异性朋友就紧张得不得了,生怕孩子“早恋”而影响学习。家长对待孩子有了异性朋友的事,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能一味“上纲上线”,而应进行正确的引导。做父母的都曾经历过第一次交异性朋友的阶段,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体验,对于孩子交异性朋友,应该抱有一种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态度。禁止孩子与异性交往或者向孩子发难,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易造成孩子性心理偏差,影响其将来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异性交往只要把握好尺度,就不会陷入雷区,家长要和自己孩子讲明什么是真正的异性友谊,只要不脱离友谊的轨道家长们没有必要整天提心吊胆地担心,如果自己的孩子有异性朋友,异性朋友越多说明孩子的人缘越好,越有人格魅力。
首先,应该矫正老师和家长们的一些错误观念。青少年与异性的接触不是什么可怕的事,不能一味打击。对异性间交往的正确认识是帮助青少年建立正常的两性关系的前提。对中学生而言,与异性同学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益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与异性交往的过程有利于增进青少年们对异性的正确了解,扩大社会交往的范围,并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因此,建议青少年采取群体交往的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那些内向、害羞的同学面对异性时的紧张与压力,满足了大多数同学扩大交往范围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一对一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交往过密现象。可以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最好加入一些脱敏的环节,比如,分组时平衡男女生人数,加入一些男女生肢体接触的游戏,使他们可以打消那种对异性由于疏离而产生的好奇,打破与异性交往的禁锢。一旦有了正常交往的心态,再面对异性同学间的交往甚至独处,会放松、从容,减少产生特殊感情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