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植物侵染性病害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

1。病毒性病害

病毒是一类体积极其微小、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要用 电子显微镜才能见到)的非细胞形态的寄生物。

病毒只能在活体 内生活繁殖,是一种专性寄生菌。病毒病害主要通过蚜虫、飞虱、 叶蝉等昆虫传播,或机械伤口接触传播,常引起植物花叶、黄化、畸 形、矮化等症状。

2。真菌性病害

真菌是一群具有真正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一般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的生物。

真菌性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发生最多、最重要的 一类,80%以上的园林植物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真菌的营养体 呈丝状,称为菌丝体,以分生孢子或有性孢子(如子囊孢子、担孢子 等)进行繁殖。在受真菌感染的植物上,常可见到菌丝体、菌核、菌 索及各种色泽的霉状物及粉状物等。

由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线虫、螨类、藻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在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侵染性病害能传播蔓延。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引起植物生病的主要原因包括:

(1)病原生物从植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以维持其自身的 营养需求,从而导致寄主的衰弱。

(2)病原生物通过分泌毒素、酶或生长调节物质,杀死或 扰乱寄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3)病原生物寄生于植物体内,阻碍疏导组织正常的养 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运转。

(4)病原生物消耗寄主植物的内含物质。

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

1、侵入和抗侵入 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入阶段。

植物侵染性病害(infection diseases)是一类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特点:病原性,传染性,症状特异性、病程、病害循环。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包括以下三个基本的环节: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初侵染病程)。由于初侵染的成功,病原物数量得到扩大,并在适当的条件下传播(气流传播、水传播、昆虫传播以及人为传播)开来,进行不断的再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由于寄主组织死亡或进入休眠,病原物随之进入越冬阶段,病害处于休眠状态。到次年开春时,病原物从其越冬场所经新一轮传播再对寄主植物进行新的侵染。这就是侵染性病害的一个侵染循环。

由微生物侵染而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由于侵染源的不同,又可分为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线虫性病害、寄生性种子植物病害等多种类型。其中真菌性病害又可分为低等真菌和高等真菌。低等真菌能够引起植物发生霜霉病、晚疫病、猝倒病、根腐病等。另一类是高等真菌,能够引发植物的白粉病、炭疽病、立枯病、黄萎病等。

侵染循环和侵染来源,一般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病原物与寄主接触后,对寄主进行侵染活动。在同一生长季节中,受初侵染的林木上,病原物产生孢子和其它繁殖体,继续扩大侵染及其以后的各次侵染,统称为再次侵染。再次侵染使病害不断扩展。在林木病害中,只有少数无再侵染病程。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再侵染来源则是当年已发病的植株。

侵染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侵入、潜育和发病三个时期。

侵入期:从病原物萌发开始到建立稳定的寄生关系止。

潜育期:是病原物从寄主夺得生存条件、扩展、发育的时期。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只限于侵染点附近,称为局部侵染,如叶斑病。与此相反,病原物入侵后便扩展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称系统侵染,病毒、类菌质体以及少数真菌和细菌的扩展属于这一类,如枣疯病、青枯病、榆荷兰病。

一般来说,局部侵染引起局部性病害,系统侵染引起系统性病害,但也有少数例外。潜育期长短相差甚远,多数在10天左右。叶斑病短至数天,枝干病害长约十几天至数十天,活立木腐朽病长达数年至数十年。

发病期:随着病原物侵染的深化,引起寄主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表现出各种症状。症状的出现标志着一个侵染程序的结束。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