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植物侵染性病害因素

2019-07-28 17:01:52 来源: 佰佰安全网 3633人阅读
导语: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是寄主植物和病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相互斗争,最后导致植物生病的过程。今天就为大家讲解植物浸染性病害因素。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微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够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即为病害。那么植物侵染性病害因素有哪些呢?接下来佰佰安全网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植物侵染性病害因素

由病毒、类菌原体、细菌、真菌、线虫、螨类、藻类和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或传染性病害。在侵染性病害中,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侵染性病害能传播蔓延。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引起植物生病的主要原因包括:

(1)病原生物从植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以维持其自身的 营养需求,从而导致寄主的衰弱。

(2)病原生物通过分泌毒素、酶或生长调节物质,杀死或 扰乱寄主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

(3)病原生物寄生于植物体内,阻碍疏导组织正常的养 分、水分和矿质元素的运转。

(4)病原生物消耗寄主植物的内含物质。

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

1、侵入和抗侵入 病原物开始侵入寄主植物到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侵入阶段。

(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

(3)寄主的抗侵入

2、展和抗扩展 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incubation period)。

(1)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

(2)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

(3)潜伏侵染和症状隐藏

(4)寄主的抗扩展

(5)影响潜育阶段的条件

3、发病 寄主开始显症的阶段称为发病阶段。

病害在寄主植物群体中的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指病原物在植物个体上初次侵染发病后,在植物体中进行再次侵染和进一步发展直到病害停止发展或作物成熟收获为止。

病原物侵染寄主有初侵染(primary infection)和再侵染(secoudary infection)。病原物越冬、越夏后第一次侵染寄主称为初侵染。初侵染发病后产生新的繁殖体进行再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病害或病原物的延续阶段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害发展达到高峰或作物被收获后病害或病原物怎样延续下去呢?一年生的作物收获后,病原物即转入越冬或越夏阶段,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引起病害。


责任编辑:陈淼琪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