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落车内一小时一岁娃中暑身亡 青岛这对父母不停哭)
由于疏忽大意,青岛市黄岛区一对夫妇将年仅一岁七个月大的女儿锁在车内长达一个多小时,发现时孩子已经面色发紫,没有呼吸。12日12时45分,父母急忙抱着孩子来到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遗憾的是,抢救半个多小时无效后孩子死亡。据悉,当时的室外温度并不高。
孩子被抱下车时已经没有了呼吸
6月12日12时45分,一名男子抱着一个小女孩急冲冲跑进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室,大嚷着呼叫医生赶紧救孩子,后面跟着跑进来三四名家属。
“孩子被送来的时候,上身只穿着件小汗衫,面色发紫,已没有了呼吸。”正在现场的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急救科医护人员国书帅说,“当时孩子的瞳孔已经散大固定,任何生命体征都没有了,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痛惜,但是大家都没放弃抢救,而是立即给予心肺复苏、静脉注射复苏药物。”
“据孩子的父亲讲述,他们夫妻在当地经营一家小面馆,当天11时许,孩子正在车内睡觉,正好来客人了,夫妻俩直接关上车门进屋做饭了。结果中午客人还挺多,到了12点半左右,孩子的爷爷奶奶过来找孩子,夫妻俩才突然想起来。长时间缺氧再加上车内温度过高,孩子当时看着就不行了,便赶紧送到医院来了。”国书帅说,我已经在医院工作11年了,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这种情况,没想到真发生在自己身边了。
正在抢救的过程中,小女孩的家属又来了三四个人,情绪很激动,父母蹲在急诊室外掉眼泪,不停地哭。然而,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抢救,最终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幼小的生命。
“尽管现实难以接受,但经过反复的沟通,家人最终也只能接受现实,最终同意终止抢救。孩子父亲哭着抱着孩子离开了。”国书帅说。
事后记者获悉,幼女被锁车内时,当时虽是晴天,但气温并不算高,大约有二十五六摄氏度的样子,为什么挺凉爽的天会导致孩子中暑呢?
停阳光下一刻钟车内温度升十多度
“车外温度不高,车内孩童却中暑身亡”,记者网上搜寻相关新闻发现,类似这样的事例并不很罕见。本报记者去年7月初曾专门做过此类实验,实验显示,在日照下,只需一刻钟,车内温度就能比车内高出十多摄氏度,最高车内外温差可到二十多摄氏度。这样,当车外只是二十四五摄氏度时,车停在阳光下,车内温度很快就可以达到四十多摄氏度。
据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一名急诊科医生介绍,人长期暴露在高热环境中,不能及时补水补盐,体温调节作用就会失调,从而无法把过多热量排出去,这时候人就会中暑,严重的就会有生命危险。车内环境由于比较密闭狭小,温度上升快,车内温度很容易达到四十摄氏度以上时,人长时间困在车里很危险,尤其是老人、小孩、孕妇等抵抗力差的人。因而切不可因为气温并不高,就忽视车内温度对人造成的危害。
不把孩子忘车内这些方法可提醒你
1、养成下车后查看后座的习惯,记住“伸手还要钱”五个字———“伸(身份证)手(手机)还(孩子)要(钥匙)钱(钱包)”。
2、不要贴过于暗的窗膜,浅一些的车窗膜会有助于自己和他人发现被忘在车里的孩子。
3、上车后把手机、钱包、提包这些随身物体放在后排,这会增加自己想起去查看后排座的机会。
4、把装宝宝尿布和其他用品的包放在副驾驶座位上,这样也会提醒自己不是一个人出门的。
5、买一个小的蓝牙防丢器,放在孩子身上或者提篮里,当防丢器和身上的手机之间超过一段距离就会报警。
佰佰安全网新闻加点料:
1、儿童坐副驾驶位:副驾驶位是车上最危险的位置,而且副驾驶处弹出的安全气囊,对稚嫩的儿童来说绝对是致命“杀器”。
2、怀抱儿童乘车:家长们都以为,怀抱着儿童最安全,自己也感觉最踏实。然而事实是,一旦发生追尾事故,或是发生意外需要急刹车,孩子向前的冲击力远远超出成人双臂的承受能力。
3、儿童身体伸出车窗外:容易被车外异物碰撞,加减速时孩子也容易因撞到AB柱而受伤。在车辆交汇时,也很容易给孩子带来致命伤害。尤其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儿童钻出天窗。除了异物撞击、突然加减速带来的风险之外,还可能因天窗关闭而夹伤孩子。
4、儿童使用成人安全带:汽车安全带是根据成人的身高、体重来设计的,儿童身高不足,安全带只能从颈部绕过,一旦遇到急刹车、或是突发事故,儿童由于惯性向前冲,颈部的安全带将变成“割喉”的利器。
5、儿童单独留在车内:密闭的汽车内气温上升很快,尤其到了夏天,车内温度很快就会升至人体不适的程度。有实验表明,在26.7°C的环境气温下,停放在阳光直射地方的车内温度,20分钟就升高到灾害性的42.8°C。这对儿童来说,是绝对难以忍受的。
6、不启用儿童安全锁、车窗中控锁:儿童活泼好动,对车内各种按钮、开关充满好奇。万一不小心开启车门或车窗,很容易被甩出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