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是突然性的自然死亡,没有任何的征兆,对 人身安全问题造成很大的威胁。猝死,无疑是个可怕的词,令闻者心悸。可能在有些人看来,猝死一般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实不然,年轻人发病率并不算低。
悲剧发生
5月30日早上7点20分左右,一名只有28岁的年轻男子被家人紧急送往嘉兴南湖区余新镇卫生院。医生查看后发现,年轻人生命体征已不明显,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
记者从余新派出所了解到,年轻人是余南村人,家人早上叫他起床时发现不对劲,于是立即送医。
随后,年轻人又被转往嘉兴市区的省武警医院抢救,不过最终还是无力回天。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经初步诊断,年轻人为猝死。
近几年来,关于猝死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每起悲剧的发生,无不让人为急促逝去的生命感到惋惜,也给旁观者们敲响了健康的警钟:我们要好好地善待自己的身体。
猝死与身体素质有关
据医生介绍,不管是哪种原因引发猝死,都与身体素质关系密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是高危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心肌梗死不再只是“老年病”,年轻人心肌梗死的几率已经在明显增加。
医生提醒
有相关家族病史或者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一旦发现胸部不适,如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等,要立即上医院检查。
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吃得过多或过少、挑食……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尽量改掉。另外,长期熬夜、失眠也会加大心律不齐、心脑供血不足等症状出现的中风。
医生建议
要学会调整情绪,不暴躁、不生气、不着急,学会开导自己,保持阳光心态。戒烟、戒酒,将猝死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根据个人的身体情况增加运动和锻炼,有的人不适宜慢跑,可以慢走,有的人并不擅长体育运动,也可以通过多干家务活、步行等方式达到锻炼的目的。
在成人发生的全部猝死中,心脏性猝死占80%以上。猝死发生后,如果在4分钟内没有获得有效的治疗,大脑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超过8分钟人就死亡了。当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而倒地时,应立即使其平卧,拍击其面颊并呼叫,同时用手触摸其颈动脉部位以确定有无搏动,若无反应且没有动脉搏动,就应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接下来,由佰佰安全网来教你猝死应该如何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1、将患者平卧,背部垫一个硬板,颈部上抬,头颈微后仰,促使气道通畅。
2、施术者握拳,以患者的胸骨部下段,做一二次短促有力的叩击。如无反应再重复一二次,经叩击后,常可终止室速,室颤,恢复窦性心律。
3、立即做全外心脏按压,左手掌置于患者胸骨下1/3处,右手压在其上方,以每分钟100次的速度,用力适度,反复按压,使胸廓上下活动程度3-4厘米,心内剩余含氧血迅速排入动脉使心脑供血,胸廓下陷回弹时,有助于及通气。按压应用力均匀,轻柔,用力过猛,易引起肋骨,胸骨骨折,气胸,血胸,心包积血,骨髓栓塞,内脏破裂等并发症。如无反应,同时进行下一步处理。
4、人工口对口呼吸:一手捏住病人鼻孔,推开下颌,使其口张开,用力吸气后患者口腔紧对密闭,将气吹入患者口腔,以每分钟16-18次的速度,反复(吸,吹)进行。如能听到患者呼气声最好。
注意事项:在做心肺复苏过程中,每4-5分钟检查一次颈动脉及自主呼吸,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等生命体症,检查要迅速,不能超过5秒钟。如果在医院外面抢救,当病人出现心跳后应立即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支招:预防猝死,从生活中点滴开始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
1.每天保持8小时睡眠。
2.清淡、低脂饮食。
3.戒烟、戒酒。
4.适量运动,改善身体健康,培养心肺功能。
5.保持良好心态,减轻压力以及避免焦虑抑郁的出现。
6.注意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当压力来临可以通过兴趣爱好把它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