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一打喷嚏或咳嗽,尿液就会不由自主地漏出来,甚至连哈哈大笑都不行。72岁的翁女士出现这种症状已经4个月了,每次想到怎么开口跟医生说,她就羞得满脸通红。前几天,症状越来越明显,她这才鼓足勇气找到医生。
在鄞州二院泌尿外科,翁女士被确诊为尿失禁,与老人的子宫脱垂有关。接诊的杨剑辉副主任医师介绍说,翁女士的病例不是个案,女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困扰众多中老年妇女的“难言之隐”,在我国发病率高达28%,45岁以上妇女可达40%。
七旬老太子宫脱垂致尿失禁
翁女士说,近两年来,自己的下体经常会有一块红色肉乎乎的东西掉出来,特别是大便或站立太久时都会发病。听说身边几个老姐妹也有同样毛病,都没去医院看过,于是她也把这个“难言之隐”默默地藏在心底。尽管情况日益加重,局部摩擦不适已造成行动不便,但翁女士还是选择一忍再忍。
4个月前,她又莫名出现了新的症状,每次一打喷嚏或咳嗽,尿液就会不由自主地漏出来,甚至连哈哈大笑都不行,几个月下来非但没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她这才找到了鄞州二院泌尿外科的杨剑辉副主任医师。
经过检查,杨剑辉发现老人子宫脱垂的情况较为严重,整个子宫体与宫颈都已脱出阴道口外。而新出现的尿失禁症状,也与此有关。针对这种情况,杨剑辉为她做了手术,很成功。现在,翁女士终于又可以有说有笑,一身轻松了。
盆腔器官脱垂是一种病,得治
“尿失禁往往与盆腔器官脱垂相伴而来。”杨剑辉说,年龄大的妇女由于生育、衰老等各种原因,盆腔盆底肌肉力量减弱、结缔组织松弛,盆腔内部器官或构造就会离开其原来的位置下移,发生脱垂现象。而盆底肌肉松弛也是导致尿失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杨剑辉介绍,这类疾病在女性中十分常见,特别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虽不会危及生命,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及传统观念的影响,这类疾病的就诊率并不高,很多女性并不认为这是病,而是年纪增大后的自然现象,不好意思也不愿意去就诊。
杨剑辉提醒,事实上女性出现盆腔器官脱垂或频繁发生溢尿,都是病理现象,需要及时就诊。轻度患者可以进行锻炼或药物治疗等保守方式缓解症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者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最有效的方式是手术治疗。否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与社交活动,还会严重影响个人卫生,导致皮肤感染、泌尿系感染,严重时会影响肾脏功能。
平时多做做盆底肌收缩锻炼可预防
有些女性在生完孩子后会出现尿失禁症状。杨剑辉解释说:“这是由于女性在长时间的孕期中,盆底肌受到了损伤。随着胎儿的逐渐长大,盆底肌受到长时间的牵拉,受到损伤,弹性下降,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松弛,影响尿道控尿能力,出现尿失禁。胎儿越大,生产的次数越多,盆底肌受损的机会也越大”。
“此外,中年以后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肌肉松弛,尿失禁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杨剑辉建议,女性在妊娠和分娩、绝经这两个时期,要特别注意预防。而最好的预防办法就是多做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即有意识地对盆底肌肉进行重复地、选择性地自主收缩和放松,以恢复衰弱、松弛的盆底肌。
具体方法如下:每次收缩盆底肌(动作要领和收缩肛门一样)10秒以上,然后进行相等时间的放松,每天锻炼45—50次,可分为2—3组进行。躺着、坐着、站着都可以做,站立效果更加明显。一般要坚持8周以上。
佰佰安全网延伸阅读: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urockpsia)是不能由意识控制排尿功能、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尿失禁是排尿障碍性疾患的常见症状,本质上是膀胱贮尿机能障碍的表现D尿失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患累及膀胱、尿道功能的结果。可发生于各年龄组的病人,但以老年病人更为常见,发生率为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