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在我们的童年里,如果没有零食会是怎样的?孩子的童年里没有零食是不可能的,但吃进肚子里的零食是否安全卫生,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2014年杭州市“公述民评”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电视问政活动在11月8日举行,现场探讨中小学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
问政现场播放了一段视频:上城区高银巷小学旁的商店,售卖着琳琅满目的零食。记者购买了二十多种零食,经过扫描条形码查询,其中绝大多数产品都和注册信息对不上,甚至有5包过期商品。不仅如此,经权威机构检测认定,一些打着“牛肉、牛排”名号的零食中不含任何肉类,之所以能散发出浓郁的香味,都是食品添加剂的“功劳”。而记者拿着零食质问店主时,店主满不在乎地回答:“监督是政府的事情,我们做生意的管不了这么多!”
上城区副区长叶榕说,上城区对学生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9月起开展了“百日严打出长效”专项活动,主要针对校园以及周边的食品安全。“刚才短片中的情况,我们在前期的摸底调查中基本掌握了情况,我们准备用3个月时间把类似的问题都摸清楚,到年底对这些现象有基本的整治。”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祥荣说,短片中反映出的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隐患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些食品涉嫌假冒伪劣,即宣传内容和食品不吻合,冒用商标品牌,以及食材劣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企业主体责任没有落实,没有做到索证索票,进货查验;二是监管部门监管未到位,专业性不足。
陈祥荣提出,市市场监管局将针对问题比较多的食品,以及生产这些食品的产地,向经销商发出风险警示,提醒大家少进这一类问题食品,尽量不到这些地方进货,从源头上把好关。
同时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被查处的食品店将公示在市场监管部门监管平台上,接受群众监督。如果它不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还将纳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企业黑名单,加大曝光力度。
“我们还打算和教育部门一起,加强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教育,远离质量低劣、缺乏营养价值的食品,少吃零食,吃好正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