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记者暗访被打 需检查的不止营养午餐

最近几天,《中国教育报》记者在黑龙江被打事件继续发酵。不仅打人的当地派出所副所长被撤职,黑龙江省教育厅昨日也下发《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在全省开展营养餐工作检查。
最近几天,《中国教育报》记者在黑龙江被打事件继续发酵。不仅打人的当地派出所副所长被撤职,黑龙江省教育厅昨日也下发《关于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工作大检查的紧急通知》,在全省开展营养餐工作检查。
12月16日,中国教育报两位记者刘博智、刘盾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就学生营养午餐问题进行采访时,被当地民警带回派出所打伤。随后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关注和报道,教育部、中国记协、黑龙江省有关部门表示严重关注此事。
记者被打背后 无非是害怕丑闻被曝光
最近,记者被打的事情不止这一起。12月5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记者翟某在鹿邑县法院采访时,遭到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殴打,并抢夺摄像机。时隔10天,再次发生记者被打事件,纯属偶然吗?在一些人看来,记者是找茬的,不但不配合,还要尽一切可能阻止,阻止不了就挥起拳头。究其原因,不过是害怕丑事曝光。
以本次事件为例,记者在涉事学校暗访后,先是被10多名工作人员围住,其中一名女工作人员甚至大喊,“他俩问了营养餐的事情,不能让他们走”。报警后,警察却帮亲不帮理,限制记者人身自由不说,还动粗伤人。为什么?据报道,中国教育报接到中国记协转来一封发自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举报信,举报信称,一家私人企业几乎承包了该县所有乡镇中心学校的食堂,当地学生营养餐存在诸多问题。
两名记者是接到举报,当地学校将腐烂、破碎生鸡蛋充作学生营养午餐发放,所以前往暗访。这事情若属实,当然是非常恶劣的事情。国务院于2011年启动营养午餐计划,旨在改善贫困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增强学生体质,中央财政每年为此支出约160亿元。若有人还要从孩子牙缝里抠钱,用腐烂变质的食品牟取不义之财,自然要追查曝光,严加惩处。
可恶的是,这些人非但没有任何羞愧感,还把这当作一种既得利益,公然阻扰记者正常调查。这些人应是对该校营养餐的问题一清二楚,这才露出气急败坏的嘴脸。这些人究竟是谁?该校营养餐除了以次充好,是否还存在被克扣、瓜分等问题?这些问题应继续调查,不能轻易放过。
警察违规执法暴露基层管理乱象
同样让人惊讶的是警察的执法问题。照理说,双方出现“纠纷”,警察来了,不该只带走一方人员,而要对双方进行问询,或把双方都带到派出所处理。但一件教育部门的丑闻,最先受到牵连的却是外围的警务人员,不能不说是一次“误伤”,但也可见,规范警务行为改革想要在基层、每一个案件办理过程中落到实处到底难点在哪里。警察一到现场,却只是把记者带到派出所,并对其进行言语侮辱和拉扯,其中一名记者被“扇了两个响亮的耳光”。这是一起普通的治安纠纷之下基层警方最真实的出警反应,警员表现令人惊愕。
距离两位记者被打9小时后,甘南县公安局回应还表示,“兴十四镇派出所未按要求安装监控摄像头等监控设备”,没有找到能证明记者被打的视频、音频证据,人被打了,却找不到警察打人的证据,事件细节何其熟悉!可想而知的则是,屡屡爆出的各类冤假错案,在事涉命案的严峻警情之下,办案人员会有怎样的应对———如临大敌,罔顾法定程序规范。面对并不是多么复杂、困难的事情,信手拈来、抬手就打的恶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戒除?事件无法假如,但此次普通警务纠纷的当事人如果不是记者而是普通公民,其所遭遇的对待以及应对之法将会如何?这也解释了营养午餐问题在基层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监督、纠正的原因。
避免类似事情发生还需加强日常监管
新闻的采访者成为新闻的主角,永远不是媒体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记者被打才带来所报道问题得到广泛关注,不能不说已经是舆论之悲。而行政驱动的突击检查,是否可以解决媒体报道中提及的营养午餐问题,威慑力又能延续多久,这是各界都在关心的问题。对孩子而言,这或许是一顿得来不易的营养午餐,对另外一部分人而言,这则是一笔利润可观的生意,谁都可以从中渔利。在这块已经被人盯上的肥肉面前,常态化的日常监督比运动式的突击检查管用得多。
黑龙江全省范围的营养午餐大检查能否查清并解决媒体报道所揭示出来的相关问题,问题本身是不是只存在于营养午餐一个领域,非常值得深思和反省。央媒记者被打才能换来营养午餐黑幕的被揭露,代价何其大,盖子揭开又何其难,从一起记者被打个案,需要大检查、大反思的又何止“营养午餐”一案?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记者
- 暗访
- 反思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