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之都倒卖童工 童工现象何时止?

最近,记者拍摄的一段暗访视频,揭开了服装行业的童工黑链条——在江苏常熟,很多服装厂都会通过中介从云南等地购买童工。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被骗到工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打;他们不干到年底就拿不到工资,只要想逃跑就会被扣押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甚至遭受暴力……
最近,记者拍摄的一段暗访视频,揭开了服装行业的童工黑链条——在江苏常熟,很多服装厂都会通过中介从云南等地购买童工。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被骗到工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打;他们不干到年底就拿不到工资,只要想逃跑就会被扣押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甚至遭受暴力……事情披露后,政府介入查处。
童工现象屡被曝光暴露出社会的诸多问题
政府的查处佐证了视频的真实性,但其寥寥数语的公报没有太多信息含量。所谓“举一反三”之类的誓言,也像是走过场。假如没有媒体揭露,非法使用童工是否就可以无视?而且有足够的信息表明,当地童工绝非个案,也不是才出现的,政府立场与实情有出入。
需要强调的是,常熟童工现象之所以特别恶劣,在于其胁迫性质。它并不等同于大凉山童工因为贫穷的自愿打工行为,而是一种劳工贩售模式。说白了,常熟童工是现实中的工奴。许多和平理性非暴力的议论,混淆了这一点,以至于不能认清它的严重性,也是一种纵容。
比如有一种说法是,查处常熟童工的中介老板,会让这些童工失业,因此再陷入贫困云云。言下之意,是贩卖童工,压榨童工反而是帮助致富。这种颠倒是非的看法,兴许是常熟童工事件虽然恶劣但并没有引起大范围震动的原因。贫困与冷漠交织,到了习焉不察的地步。
当年山西黑砖窑事件一出,举国震惊。与常熟童工一样,它对特定弱势劳力存在的体罚暴力、罪恶奴役如出一辙。几年下来,类似的工奴事件已经激不起旺盛的愤怒。如果黑劳工事件一再击穿了国家文明的底线,然而又波澜不惊,只能说人心的萎靡不振令人发指。
童工事件有的出于对极端贫穷的下意识逃离,有的则像常熟童工这样源于资本主义精心的“捕猎”,从贩卖者按照年龄段供应童工可见一斑。被捕猎的童工无从指望,丧失自由,沦为长三角经济中可谓罪恶的一部分。这不禁让人联想:文明的贫困远远猛于经济的贫困。
这些年来,与儿童有关的社会事件不断展示惨烈的悲剧一面。在贵州、云南等地,连续出现流浪儿童或留守儿童冻毙、自杀等惨剧,显见本应由政府、社会、家庭共同捍卫的屏障相当羸弱。可事发时举国震动,事发后举世冷漠,逐渐也是常态,常熟童工无非是又一例证。
童工“禁而不止”显现地方监管漏洞
雇佣童工曾经是资本主义在早期发展中的丑恶现象,在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资本家残酷榨取童工的悲惨场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人道的童工制度早已被发达国家废弃。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南方沿海地区的私营企业也出现过雇佣童工的现象,随着政府逐步健全完善用工制度,该问题受到了明显遏制。如今在一个经济发达地区又出现大量童工,这表明在私营企业用工方面,政府监管还存在很大漏洞。
早在1991年4月,国务院就已颁布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用人单位被禁止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企业非法使用童工的现象仍然屡禁不止。媒体与舆论的关注,法律的约束,也不能阻止企业使用童工。
常熟的一些服装厂招收童工、虐待童工,在当地已经成了较为普遍的现象,那么为何执法监督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行动进行遏制?这已经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违法行为。服装厂通过扣押身份证,通过暴力相逼来强迫童工卖苦力。如果确认存在非法拘禁等情形,服装厂老板甚至涉嫌刑事犯罪。这些需要公安等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依法厘清并追究服装厂老板的相关责任。当然,对于非法倒卖童工的中介,也要依法予以追责。
企业非法使用童工,甚至粗暴践踏员工权益;孩子们如同成了被奴役的奴隶,被肆意盘剥,这些都不应发生在法治社会。目前此类现象在全国范围内还普遍地存在,这是法治社会之耻,更是职能部门之耻。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用工的监管,完善责任制,对于失职渎职的相关部门,也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保护儿童需社会、经济、观念齐上线
越来越多的情况表明,对于儿童权益的保护不仅在社会层面失守,也在观念、认知等层面崩坏。湖南卫视刊播成人与幼童的角色亲昵节目受到欢迎,节目导向一种变态的“亵渎儿童的取态”,看似与常熟童工的处境不相干,但背后对儿童权益的无知践踏却又是遥相呼应。
在贫富分化、经济欺凌、观念陈腐和舆论失焦的状态下,常熟童工事件的真问题被一再模糊,也让掀动有针对的保护措施显得为难。保护儿童要在社会、经济、观念多个阵线上努力,这特别有挑战性,但也只有迎上去。哪怕世道再冷漠,反对常熟童工,反对奴役儿童,都是振奋文明底线的第一步,也是核心的意义。
责任编辑:胡玲玲



- 关键词
- 服装之都
- 童工
- 倒卖童工
相关阅读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