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网络医托属于诈骗吗

2018-03-04 12:09:35 来源: 佰佰安全网 1375人阅读
导语: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民营医院在我国医疗服务市场上崭露头角。经过20多年的发展,民营医院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民营医院做虚假广告欺骗患者的行为频频被曝光,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发展,也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还给广大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那么,网络医托属于诈骗吗?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医托属于诈骗吗

加强对医学和法律知识的宣传,增强患者维权意识。由于缺乏医学常识,患者很容易受虚假广告的引诱而上当受骗。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或科普知识宣传等形式普及医学知识,让老百姓明白负责任的医生和医院不会拍胸脯保证“药到病除”,这样虚假广告才能失去“民间基础”。同时,还要普及法律知识,尤其是要宣传《广告法》等相关法律,以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那么,网络医托属于诈骗吗?就让佰佰安全网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网络医托”是其公司员工绝大部分人假扮成医生,通过微信、营销QQ等新媒体软件和商务通软件,为相关民营医院“招揽患者”,实际上“网络医托”涉嫌诈骗罪,这些“网络医托”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昆明等一二线城市,正不断向三线城市扩张。据悉,在一线城市,“网络医托”公司在一名患者身上平均能拿到1200元提成。医院的利润也相当可观,平均一名患者可以“开发”到6000元,乃至数十万元。

如果患者真有病,医疗机构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进行诊断治疗,那么“网络医托”最多不过是医疗过度市场化背景下生出的一个脓疮。尽管不受欢迎,但至少没有多么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可问题是,现在的这些“网络医托”和关联医院已经结成了一个以牟利为目的的“商业联盟”。“网络医托”基本没有专业医疗知识,唯一的兴趣就是把“附近的人”推荐给关联医疗机构;而相关的医院和医生则无视基本的道德操守,不管来就诊的人是否真的有病都会列出一长串的诊治措施。这个“联盟”恨不得将所有的人都“开发成患者”,进而从每个人身上赚足他们的医疗费。

毫无疑问,这种“网络医托”是十足的骗子,对他们应绳之以法。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但上述法律法规,未规定医疗机构和执业医师“故意将没有疾病的人诊断为有病并赚取诊疗费用”,需要承担何种责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对这些“医托”就无法可治。我国刑法仍然具有打击该类行为的制度资源。从目前媒体的报道来看,如果医疗机构及其执业医师以赚取医疗费为目的,明知就诊的人没有疾病却故意提供诊治措施,或者进行“过度医疗”,那么相关行为可能会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而“网络医托”虽然没有参与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但如果明知相关医疗机构存在“虚假医疗”、“过度医疗”行为,那么其行为就与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形成了共犯结构,同样可能构成诈骗犯罪。

目前已经出现了以诈骗罪追究“网络医托”和“黑心医院”从业人员刑事责任的案例。这些案件的查办对于遏制医疗市场的乱象,无疑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真正铲除“网络医托”和“黑心医院”生存的土壤,净化医疗环境,还需要建立起涵盖执业许可、行业自律、行政处罚、刑事制裁的完整法律监管体系,建立能够公正、高效地查处患者投诉的执法机制。否则一阵风的执法过后,恐怕是又一次的“死灰复燃”。

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医疗卫生的知识,欢迎留言给佰佰安全网!以上就是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提供的关于网络医托属于诈骗吗的解答,真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要了解更多关于就医安全小知识患者在就医时该如何识别医托请您多多关注佰佰安全网


责任编辑:王秀娟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相关阅读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