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因为患者自身产生病理性抗体,附着于红细胞并造成其破坏的一种获得性溶血性贫血,那么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因有哪些呢?
溶血性贫血作为一种血液疾病,是很多人痛苦的来源。许多人想要多了解一些有关这种疾病的知识,特别是发病的原因是很多人好奇的对象。那么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佰佰安全网来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按疾病的发生因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两种。继发性的又可有多种致病原因,包括一些淋巴增殖性肿瘤,像CLL、淋巴瘤、骨髓瘤等,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还有一些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的感染也会造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的发生。还有一些非淋巴系统的肿瘤如卵巢囊肿、肝癌等。此外,像青霉素、奎尼丁、甲基多巴等药物也会有诱发自身免疫性溶血发生的风险。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为病毒感染的机制为激活多克隆B细胞或化学物与红细胞膜结合,改变其抗原性,导致其产生自身抗体;淋巴组织、肿瘤或者胸腺疾病时,机体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无法识别自身细胞,多自身细胞发起攻击,产生自身抗体发生溶血。
溶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溶血过程的速度和程度。如果短期大量溶血可以导致腰背、四肢酸痛伴头痛,高热,重症患者会发生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骨髓再障危象。慢性溶血可表现为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原因的知识,希望可以对感兴趣的您有帮助,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佰佰安全网接下来的更新吧。
责任编辑:陈淼琪
2023.01.12 22:28:09
2023.01.12 22:26:46
2023.01.12 22:25:01
2023.01.12 22:24:04
2023.01.12 22:23:05
2022.12.08 20:35:41
07/17服用性药时该注意什么?
06/16损伤性医疗废物该怎样处理?
05/20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
07/13预防性侵害的措施有哪些?
08/31个人信息泄露不得忽视,危害性你知道多少?
01/25如何防范校园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