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辐照血
辐照血是指经过一定剂量放射线处理后,淋巴细胞的DNA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干预其正常修复过程,造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和增殖,保全其他血液成分活性的血液制剂。通常是对全血、红细胞悬液(添加剂为红细胞)及各种红细胞制剂、人工及机采浓缩血小板进行辐照。用于血液制品辐照的射线一般有γ射线和X射线两种。目前γ射线辐照血主要用于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只发生于辐照的瞬间,在辐照完成后这种杀伤作用就不存在了,辐照后血液并没有放射活性,因此输给受体无任何放射杀伤作用,是相当安全的。
二、哪些情况下需要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1、儿科输血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和早产儿。
一、辐照血概念
所谓辐照血主要是指经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γ射线、x射线)照射处理后输给患者的全血或成分血。血液辐照的目的是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二、血液辐照原理
1、γ射线辐照预防TA-GVHD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137Cs衰变中产生的射线穿透有核细胞,直接使细胞核DNA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干预其正常的修复过程,造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和停止增殖。
2、经辐照的血液及成分本身不具有放射性,不会对操作者和输血者造成任何放射伤害,是相当安全的。
1、什么是辐照血液?
辐照血液:在血液辐照仪中,利用含有钴-60或铯-137放射性衰变中产生的γ-射线穿透有核细胞,使细胞核DNA产生不可逆的损伤,造成淋巴细胞丧失有丝分裂的活性和停止增值的血液成分,包括辐照全血,辐照红细胞悬液,辐照单采血小板,辐照粒细胞等。
经辐射的血液成分本身并不具有放射性,不会对操作者和患者造成任何放射性危害。
2、 辐照血液有什么作用?
1) 有效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2) 更适用于严重免疫功能缺陷或免疫抑制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输血的病人。
3、 哪些患者需要输注辐照血液?
1) 获得性免疫抑制的人群:自体、异体骨髓移植或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放化疗时;
2) 儿科输血包括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和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
国外对血液辐照的范围具有较统一的意见,对TA-GVHD高危人群所输注的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都必须辐照。HLA相全的机采血小板,对非高危人群输注也应辐照。对甘油的冻融红细胞、冷沉淀、白蛋白、凝血因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需要辐照。
适应症
(1)先天性免疫缺陷和早产儿需要输血或心外科手术的患儿、大量新鲜血液作血液交换、宫内输血、输母亲的血小板和输HLA配合的血小板患者需要输辐照血液。
(2)获得性免疫抑制的人群,如自体、异体骨髓移植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从放疗、化疗开始直到移植后3~6个月以CD4+细胞恢复为指征,应接受辐照的血液。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各期治疗输血均用辐照血液,而非霍奇金病则不要。患者用嘌呤类药物治疗时应输辐照血液。再生障碍性贫血、器官移植、AIDS或实体瘤患者在强剂量放疗、化疗后,其免疫功能严重抑制,白细胞减少时应考虑使用辐照血液。
辐照血是经放射线照射后,灭活了淋巴细胞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某些免疫缺陷症病人及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输注血液及血液制品后容易发生输血相关移 植物抗宿主病(TA-GVHD),TA-GVHD 可发生于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甚至单采血浆后。
辐照血液的范围
对TA-GVHD高危人群所输注的全血、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都必须辐照。淋巴细胞离体后贮存于4℃,其有丝分裂能力可维持17~22天,所以有人主张新鲜血浆也应辐照输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机采血小板,对非高危人群输注也应辐照。冷冻红细胞、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白蛋白、凝血因子、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不必辐照。
所谓辐照血,主要是指经过一定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处理后输给患者的全血或成分血。
血液辐照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源产生的射线对血液进行照射,最大限度地杀死淋巴细胞,以达到预防与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相关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是国际公认的预防该类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从而保证输血安全。
辐照血副作用大吗?据小编了解,辐照血副作用并不大,它的辐射作用,只发生于辐照的瞬间,在辐照完成后这种杀伤作用就不存在了,辐照后血液并没有放射活性,因此输给受体无任何放射杀伤作用,是相当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