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快速育苗或者无土育苗法,加强苗床管理,看苗适时适量放风,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不要在阴雨天浇水。
2、根据当地要求选用抗猝倒病品种。可选用紫圆茄、灯泡红,竹丝,南京紫丹,五叶茄,七叶茄等。
3、药剂处理种子和土壤。种子用53%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浸泡半小时。带药催芽或者直播。取过筛的营养土50KG,加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20g,加2.5咯菌睛10ML,充分混匀后装 营养钵。
4、苗床地的选择和准备。苗床应选挥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而肥沃的无病地块;为防止病荫带入苗床,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播种前苗床要充分翻晒、耙个。
1、合理选择苗床 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燥、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无病地块。为防止苗床带入病菌,应施用腐熟的农家肥。
2、苗床处理 播前苗床要充分翻晒,旧苗床应进行苗床土壤处理。常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苗床8——10克,加细土5000克,混合均匀。取1/3药土作垫层,播种后将其余2/3药土作为覆盖层。
3、种子消霉 催芽播种,以缩短种子在土壤中的时间。
4、加强栽培管理 ①与非茄科、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②铺盖地膜阻挡土壤中病菌溅附到植株上,减少侵染机会;③苗床土壤温度要求保持在16℃以上,气温保持在20-30℃之间;④出齐苗后注意通风,同时加强土壤中耕松土,防止苗床湿度过大。保持育苗设备透光良好,增加光照,促进秧苗健状生长;⑤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浇毁,防止病害蔓延。
幼苗猝倒病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后不久幼苗最易发病。
病苗茎基部初呈水渍状黄褐色病斑,迅速扩展后病部缢缩成线状。由于病势发展快,往往在幼苗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即猝然折倒贴伏于地面。刚折倒的幼苗依然绿色,故称猝倒病。病害初发时病苗只零星出现,并形成发病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引起成片死苗。天气潮湿时,病苗残体表面及其附近的土壤表层长出一层絮状白霉,最后病苗多腐烂干枯。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越冬,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大量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害幼苗。病原菌腐生性很强,其菌丝体可以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腐殖质上营腐生生活,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条件适宜时,在菌丝体上形成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害幼苗。病原菌主要借助雨水、灌溉水移动传播。此外,带病粪肥、农具也可以作传播媒介。病菌侵入寄主后,即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随后病部产生孢子囊,进行再次侵染。蔬菜幼苗猝倒病的发生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土温15℃! 16℃ 时病菌繁殖最快。不同种类的蔬菜幼苗猝倒病均发生于蔬菜幼苗生长不利的温度下,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喜高温菜苗,多在土温较低时发病;甘蓝、洋葱、芹菜等喜低温菜苗,多在土温较高时发病。环境高湿时容易发病,幼苗长势纤弱,抗病力下降时容易发病;此时,幼苗子叶养分将要耗尽,往往最先出现发病中心,是幼苗对猝倒病最为敏感的时期。
1、育苗时要严格选择营养土,选用无病新土、塘土或稻田土,不要用带菌的旧苗床土。
2、加强苗床管理,避免低温、高湿条件出现。
3、药土盖种。用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50%拌种双粉剂300克对细干土100千克制成药土撒在种子上覆盖一层,然后再覆土。
4、发病后药剂防治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5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400倍液、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
猝倒病是辣椒苗期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常因育苗期温度和湿度不适、管理粗放引起,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幼苗成片倒伏死亡。该病除为害辣椒茄科蔬菜外,瓜类、莴苣、芹菜、白菜、甘蓝、萝卜、洋葱等蔬菜幼苗均能受害。
猝倒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侵入寄主,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腐殖质中以菌丝体长期存活。病菌借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传播。幼苗发病后,病部不断产生孢子囊,借灌溉水向四周重复侵染,使病害不断蔓延。苗床低温、高湿是猝倒病发生蔓延的主要条件,连续15℃以下的低温数天以上时,则易发生猝倒病。苗床光照弱,通气性差则发病严重。子叶苗到第一真叶抽生阶段,最易发病,其真叶长大后发病较轻。
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
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病菌侵染后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色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使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状。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或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绵絮状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