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校园安全 > 厌学症

1、对学习产生认知偏差。患有厌学症的学生表现为对学习功能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这些人认为读书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浪费青春,读的书越多,工作待遇就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

2、对学习产生消极的态度。这些人表现为用消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既是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有些学生却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

厌学症是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学生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所以说厌学症是需要治疗的,要是不治疗就会严重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厌学症是需要进行治疗的,治疗的时候要根据孩子的状况找到疏导学生心理的方法,更多的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有的学生当学生成绩不好时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其实厌学并不是抑郁的表现,厌学症和抑郁症不是一回事,当孩子出现厌学的时候不要急于请家教,报怨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压力越大情绪越抑郁,智力发挥越受影响。有许多例子,一次考试失利,自己也痛下决心要打翻身仗,但事实却一次不如一次的成绩,最终溃不成军,就是这个道理。家长们应耐心地查访原因,考查一下孩子提的桶是否是漏洞。所谓工欲善其事,心先利其器。

1、缺乏学习兴趣

负担过重的课业,时间过长的学习,导致学生兴趣下降。试想强迫孩子接受一些不喜欢的事物,自然会产生逆反的心理,消极的情绪。加之早恋的影响,对死板老师的反感,都会对学习失去耐性。长此以往,对一个学科甚至学习,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创造良好的师生情谊,在此显得尤为重要。老师的德高望重不仅仅表现在他的广泛学识,风趣幽默的教学方式,有效容易被采纳的教育方针,更容易让压力过大的孩子接受。若这些外在因素不易改变,试着改变孩子内心的想法,让他适应环境,从环境中寻找乐趣,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长。

2、意志薄弱

很多孩子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自身的懒惰,薄弱的意志力,对学习久而久之产生了心理疲倦感,选择放弃。其实这种现象,大多源自现在父母对孩子娇冠的教育,不能吃苦,不能承担责任,都是“蜜罐”的潜在影响。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要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件永不停止的事情。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面对学习上的失败要进行正确的归因,才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从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比如:家长期望过高、不当的教育方法、教师态度生硬、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环境不良等。

从内因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消极的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孩子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对学习没有兴趣,且自制力较差、懒惰、放纵,因此,孩子会逃避学校生活。

另外,有的孩子存在学习能力障碍、学习方法不当以及多动症、考试综合症、学校恐怖症等。而多数学习困难的孩子还有其他心理异常症状,比如自卑、焦虑、忧郁、不合群、攻击或退缩行为等。这些情况也会使孩子不适应学校生活,从而生出厌学情绪。

(1)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从而相得益彰。调查表明,很多厌学的学生,他们一无特长,二成绩也差,有的只是一些不良习惯,如经常上网玩游戏。

(2)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