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常因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使症状表现复杂。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花叶型:典型症状是病叶、病果出现不规则退绿、浓绿与淡绿相间的斑驳,植株生长无明显异常,但严重时病部除斑驳外,病叶和病果畸形皱缩,叶明脉,植株生长缓慢或矮化,结小果,果难以转红或只局部转红,僵化。
2、黄化型:病叶变黄,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变黄色,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
3、坏死型:包括顶枯、斑驳环死和条纹状坏死。顶枯指植株枝杈顶端幼嫩部分变褐坏死,而其余部分症状不明显;斑驳坏死可在叶片和果实上发生,病斑红褐色或深褐色,不规则型,有时穿孔 或发展成黄褐色大斑,病斑周围有一深绿色的环,叶片迅速黄化脱落;条纹状坏死主要表现在枝 条上,病斑红褐色,沿枝条上下扩展,得病部分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1、变色。由于营养物质被病毒利用,或病毒造成维管束坏死阻碍了营养物质的运输,叶片的叶绿素形成受阻或积聚,从而产生花叶、斑点、环斑、脉带和黄化等;花朵的花青素也可因而改变,使花色变成绿色或杂色等,常见的症状为深绿与浅绿相间的花叶症如烟草花叶病。
2、坏死。由于植物对病毒的过敏性反应等可导致细胞或组织死亡,变成枯黄至褐色,有时出现凹陷。在叶片上常呈现坏死斑、坏死环和脉坏死,在茎、果实和根的表面常出现坏死条等。
3、畸形。由于植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受干扰,体内生长素和其他激素的生成和植株正常的生长发育发生变化,可导致器官变形,如茎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点异常分化形成丛枝或丛簇,叶片的局部细胞变形出现疱斑、卷曲、蕨叶及黄化等。
1、 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清除病残株,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③种子消毒,用清水浸种4小时后捞出放入10%的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后洗净催芽播种。
2、 也可用新型的病毒病诱抗剂葡聚烯糖或氨基寡糖素来防治。
病毒病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市场上防治病毒病的药剂有植病灵、32%核苷·溴·吗啉胍(全新配方)、抗病威(病毒K)、病毒立克、病毒A、病毒B、病毒杀星等。在通常情况下,若病毒病不严重,一般用上述任何一种药剂防治3次即可,但若病情严重并且环境条件又不利于蔬菜生长时,单靠上述任何一种药剂防治是不理想的。
3、药剂防治: 对病株及病株周围的果树在萌芽期5天左右、花露红期、谢花后7天、夏至后至秋分前、4个时期,分别使用《病毒1号》每40克兑水15公斤,开花前后可适当减量,同时每桶水添加纯牛奶0.5Kg,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果树病毒病。注:病情严重的果树,在萌芽时期使用病毒Ⅰ号40克兑水15Kg进行灌根,主要灌毛细根区,每株浇灌药液50-60斤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