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栽培,从定植后1个月左右开始,地上部位出现病症,一直到收获结束时持续发病。最初,下部叶片局部萎蔫,叶边上卷。过2—3天后,病部由黄白色转为黄色。叶片边缘变色较多,以小叶脉为中心呈楔形。接下来,变色部位逐渐扩大,整片小叶黄变,慢慢褐变枯死。病害加重时,上部叶片也依次发病枯死,并导致下部叶片慢性枯萎。因此,病株株高降低、果实的坐果及生长明显受影响。剖检病株叶柄和整,可见导管部有黄褐变。
黄萎病除了番茄之外,还对侵染茄子、青椒、白瓜。甜瓜、草诗、秋葵、白菜、萝卜、蜂斗菜、土当归、刺老芽、黄豆、菊、蔷薇等,寄主十分广泛。该病菌对番茄的病原性有不同的系统,分为3个致病型,除了菌丝之外,还形成分生孢子和菌核。菌核为菌丝的孢子分裂所生成的持久性器官,在病株上大量生成,并以菌核形态在土壤中越冬。这些菌核同病株残渣一同借助风雨传播,向周围扩散。另外,染病幼苗还可将病菌带到非发病地区。当幼苗移栽后,菌核即萌发芽管长出菌丝,由根的顶尖部位和伤口处侵染植株。侵入植株体内的病菌,主要在导管内繁殖,阻碍水分的上升并产生毒素,导致植物萎蔫。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提倡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
2.播前对种子消毒。播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对种薯消毒1小时。整地下种后用用新高脂膜600——800倍液喷雾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出苗率。
3.播前对土壤消毒。对发病严重的地块,应提前使用石灰氮或棉隆等处理土壤,有一定防效。
4.当前在田间管理方面要注意选择晴天浇水,勿大水漫灌,尤其严谨上午10点后浇水,提倡傍晚或早晨浇水,灌水后及时中耕。对已患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并喷施护树大将军,破坏有害病菌给养源,渗透式消灭病毒,减少病菌再次侵染。
一、防治方案
1、预防用药时期、稀释倍数及用药量:
A、定植前或移栽时,使用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或38%恶霜菌酯800倍液蘸根或灌穴。
B、移栽后,浇还苗时,每15公斤加38%恶霜菌酯15ml+蔬菜叶面肥25ml进行穴灌,每株用量200-400ml。
C、坐果期,一般谢花10天左右,使用38%恶霜菌酯15ml+蔬菜叶面肥25ml兑水15公斤,穴灌两次,间隔期7天,每株用量300-600ml。该时期,同时进行地上部分喷雾,效果更好。
二、治疗方案:
使用30%甲霜恶霉灵600倍液或38%恶霜菌酯30ml+蔬菜叶面肥25ml兑水15公斤,连灌2次,间隔时间3-5天。
备注:每株穴灌用药量,根据土壤干湿度有一定差异,原则是以“灌透为目的”。
1、移栽前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草莓栽植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
3、母株应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无病、抗病种苗,如新明星、福羽、丰香、春香等。
4、移栽前3天,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带土移栽、带药移栽,移栽时汰除病、弱苗,这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5、幼苗盖墒前喷施一次防病治虫的混合药剂,结合苗情,如果生长势弱,可加入0.3%的尿素。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高畦栽培,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因为很多病害都是高湿引起的,要注意。
1、农业防治:
(1)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4)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5)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移栽时汰除病、弱苗。
(7)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黄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应与禾本科实行4年以上的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适时定植,当10厘米深处地温稳定在l5℃以上时再开始定植,避免用过冷的井水浇灌。选择晴天浇水,生长期宜勤浇小水,保持地面湿润。
2、土壤及幼苗消毒每667平方米苗床或定植田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千克进行土壤消毒,苗期或定植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对幼苗进行消毒。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浇灌10%治萎灵水剂300倍液,或8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600倍,或50%杀菌王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或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株灌药液0.5升。或用12.5%增效多菌灵可溶性剂200~300倍液,每株浇灌100毫升;或15%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灌根,每株200毫升;或5%菌毒清水剂400倍液灌根,每株2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