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病菌存在于土壤中,也可通过带菌种子进行远距离传病,病菌多在分苗、定植时从根系伤口、自然裂口、根毛侵入,到达维管束,在维管束内繁殖,堵塞导管,阻碍植株吸水吸肥,导致叶片萎蔫、枯死。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土温25~30℃,土壤潮湿、偏酸、地下害虫多、土壤板结、土层浅,发病重。番茄连茬年限愈多,施用未腐熟粪肥,或追肥不当烧根,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降低,病情加重。
发病因素:
1、连作地,土质黏重、偏酸,土壤中积存的枯萎病菌多的田块。
2、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病菌从害虫危害的伤口侵入根部危害。
3、育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粪蛆危害根部,病菌从伤口侵入而危害。
1、物理防治
种子消毒用0 1%硫酸铜或37%多菌灵草酸盐可溶性粉剂500倍液浸种5 min,洗净后催芽,播种。土壤消毒春季栽培收获后彻底清洁田园,采用高温高湿消毒土壤,防治根结线虫及土传病害。深翻,大棚四周筑坝15~20cm,灌水,闷棚15d;或土表覆盖地膜,曝晒20~30d。
2、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菌剂防治或抑制由尖镰孢引起的土传性病害,用含有活孢子1.5亿/g的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4.5kg/h㎡对水喷淋栽培田块。
3、化学防治
土壤消毒定植前用50%多菌灵3O kg/h㎡与细干土混匀,均匀撒入定植穴内。
4、药剂防治
多菌灵:发病初期或发病前37%多菌灵草酸盐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或灌根,每株300 mL。中生菌素:发病初期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O0倍液喷淋或灌根,用量200~500 mL/株。恶霉灵: 发病初期95%恶霉灵2 500倍液喷淋或灌根,用量200mL/株。甲基硫菌灵:发病初期50%甲基硫菌灵胶悬剂500倍液喷淋或浇灌。
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严格限制蕉苗和马尼拉麻苗及其所附带的土壤由病区输入。
2、选栽无病种苗和抗病品种 为确保蕉园无枯萎病,应选栽无病蕉苗,基本方法是从没有香蕉枯萎病的地区引种。此外,尽可能选用抗枯萎病的品种。
3、封锁病区,防止病害扩散。蕉园发现零星病株,要立即连根拔起并把病株斩碎,装入塑料袋内,加入石灰并密封袋口,移出且远离蕉园让其腐烂。[
4、病土处理 为了清除侵染来源,杜绝传播机会,病土处理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5、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料,开沟排水,增强植株抗病力。平地重病蕉园有条件的可淹水休闲半年或与水稻轮作。
6、对轻病株使用广谱杀菌剂兑水30斤淋灌根茎部,连灌2—3次,间隔3-5天,促进根系生长,强壮植株,提供抗病能力。喷洒41%聚砹·嘧霉胺800-1000倍液;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 发病中后期:喷洒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3-7天用药1次。或用38%恶霜菌酯600倍药液喷到基部叶背。
防治西瓜最有效的方法是嫁接换根,用葫芦或新土佐等高抗枯萎病的葫芦科作物做砧木嫁接西瓜品种,只要注意彻底断掉西瓜根,苗子栽植时,不使嫁接口部位与土壤接触,就会有效地防止西瓜枯萎病的发生。
对没有嫁接的自根苗西瓜,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抓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品种。种植抗病西瓜品种是首选措施,如选用西农八号、丰抗八号等品种。
2、嫁接栽培。由于西瓜枯萎病病菌难以侵染葫芦、瓠瓜、南瓜等,以这些作物为砧木进行嫁接换根,这种方法是解决西瓜枯萎病的较好途径。我县已有一部分瓜农选用葫芦为砧木,进行靠接,减轻了枯萎病的发生。
3、水旱轮作。西瓜枯萎病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但在水中存活期限只有130多天。因此,水旱轮作是预防枯萎病的最佳方法。
1、选用红肉网纹甜瓜、白雪公主、随州大白甜瓜等抗(耐)病品种和伊利沙白、红甘露、新蜜杂7号、巴的、黄旦子、绿珍珠等早熟品种。
2、与非瓜类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在土壤中添加0.5%的s—H添加剂(稻壳、蔗渣、虾壳粉等加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制成),可减少枯萎病发生。对酸性土壤应施用消石灰,每667平方米100~150kg把土壤pH调到中性。
4、种子消毒或包衣①浸种种子可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也可用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30~40分钟。②用种子重量0.2%~0.3%的40%拌种双粉荆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1、种植管理
(1)选用抗、耐病品种。抗病品种有陕401,陕5245,川73—27,鲁抗1号,86—1号,晋棉7号,盐棉48号,陕3563,川414,湘棉10号,苏棉1号,冀棉7号,辽棉10号,鲁棉11号,中棉99号,临6661,冀无2031,鲁343,晋棉12号、21号等。耐品种有辽棉7号,晋棉16号,中棉18号,冀无252等。枯萎病、黄萎病混合发生的地区,提倡选用兼抗枯萎病、黄萎病或耐病品种,如陕1155,辽棉7号,豫棉4号,中棉12号等。
(2)加强田间管理、实行大面积轮作。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提倡与水稻轮作,防病效果明显。加强田间管理目的有两个,即减少病菌传播和提高植株抗性。具体做法:一是冬闲时期及时清除棉花地的棉柴、杂草及地面的剩余棉花残枝叶,防止病菌传播;二是秋耕深翻,把表层病菌翻到深层,病残体深埋地下,发酵分解,减轻发病。三是加强中耕,提高土壤通透性,尤其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散墒降湿,可降低病害发生。四是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增强棉花抗病能力,减轻危害。同时根据棉花长势,进行叶面肥喷施过程,尤其避免后期出现脱肥现象;五是合理密植,严格防止棉株过密,影响通风透光,并及时整枝、化控,提高棉株抗逆性;六是拔除病株清除病残对病株残体,带到田外烧掉,不要作积肥材料。
1、农业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栽培,不要选择地势低洼的地块。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
2、土壤处理
保护地栽培时,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土壤消毒,先起垄,灌满水后全面铺上地膜,密闭棚室,使土温升高,保持地表以下20厘米处温度达45℃以上,保持20天。该方法还可杀死土壤中的其他病菌及害虫。
3、药剂防治
苗期或定植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0.3%硫酸铜溶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0.4~0.5升,隔5天灌1次,连灌2~3次。田间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乳剂600倍液等药剂。
防治法包括毁灭罹病部分,轮作;植株修剪及疏植以利通风;采用无病种子或砧木以及抗病品种;控制带真菌害虫以免在植株间传播疫病;避免从株顶浇水或在潮湿植株间操作,需要时施用杀真菌剂。对细菌性疫病(如火疫病)於潮湿季节枝、叶正伸展时每周施用不易挥发的铜素剂或链黴素有效。
防治黄、枯萎病用300~500倍甲K·杀菌灵10~15g,加西安中晟化工的40g“宽欣”叶面营养液混合,对初发病的作物进行全面喷施;同时用600~700倍80%恶霉灵灌根部。实践应用验证,简单实用,同其他药物相比,具有防治成本低,治愈效果快的双重效益,对黄、枯萎病有一次性治愈的效果。
一、应对措施
木霉菌对多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防治范围很广泛,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木霉菌作为生物防治菌具有如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