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了解到,常用青霉素类药物包括以下四类:
1、天然青霉素,包括青霉素G、青霉素V、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嗜血杆菌属。
2、氨基青霉素类,包括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巴氨西林、匹氨西林等。这一组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以及部分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杆菌等。
3、抗葡萄球菌青霉素类,包括本类药物包括氯唑西林、双氯西林、苯唑西林、氟氯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等,本组青霉素对产β内酰胺酶葡萄球菌属亦有良好作用。
4、抗假单胞菌青霉素类,包括羧苄西林、美洛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本组药物对草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天然青霉素或氨基青霉素为差,但对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有抗菌活性。
小编了解到,青霉素可以治疗以下疾病:
1、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
2、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②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③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④炭疽;⑤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⑥梅毒;⑦钩端螺旋体病;⑧回归热;⑨白喉等。
3、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②放线菌病;③淋病;④奋森咽峡炎;⑤莱姆病;⑥多杀巴斯德菌感染;⑦鼠咬热;⑧李斯特菌感染;⑨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⑩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前,可用于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青霉素的常见过敏反应,包括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型反应、白细胞减少、药疹、接触性皮炎和哮喘发作等。低剂量用药毒性反应少见。肌内注射部位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大剂量滴注可引起抽搐、肌肉阵挛和昏睡等,也可致短暂的精神失常,停药或降低剂量可恢复。长期用药引起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感染。
1、过敏反应为青霉素类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反应程度有很大差别,从轻度皮疹到过敏休克、死亡。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10%,大多为皮疹,过敏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青霉素皮肤试验阴性,仍然会有程度不等的过敏反应,甚至有死亡的病例出现。青霉素过敏休克的防治:①注意询问过敏史;②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用500U/ml皮试液皮内注射0.05ml,20min后观察反应。皮试液需新鲜配制,冰箱中保存不能超过一星期;③注射青霉素后必须观察30min;④应在有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条件下才能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和方法如下:①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使患者头低位躺下;②立即在上臂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③迅速准备好静脉输液;④如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尚未见效应,重复皮下注射一次或输液内加肾上腺素;⑤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25~100mg;⑥有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现象时可缓慢注射氨茶碱0.25~0.5g,同时人工呼吸;⑦出现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应给抗组胺药物,肌内或静脉注射给药;⑧保温,注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1、药物种类的选择
青霉素是从青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主要含有f、g、x、k和双氢等5种,其中青霉素g较为稳定,抗菌作用较强,最为常用。青霉素g是一种不稳定的酸,难溶于水,其钾、钠盐性质稳定,易溶于水。钾盐和钠盐均可静滴,但应尽量使用钠盐。每1000万u青霉素g钾盐中含钾679mg,相当于1.3g氯化钾。大剂量青霉素g钾盐快速滴入,可致机体电解质紊乱,重者心律失常,甚至使心脏停搏,尤其对休克患者,肾功能不良者要特别注意。如静滴青霉素g钾盐,其浓度以每毫升不超过1万u、滴入以每小时输入的钾不超过20mg当量为宜。切忌青霉素g钾盐直接静脉注射。
2、药物剂量的选择
青霉素的用量与治疗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剂量过小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容易产生耐药菌株;用量过大既浪费药物又可增加不良反应。因此合理掌握用量至关重要。青霉素g对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v)为0.1μg/ml以下,血药浓度为miv的5~10倍为最好,高于此浓度杀菌力不增加,其制菌作用并不增强。故除抢救危重病人可适当增加静滴药物浓度外,青霉素g的一般用量为200~1000万u。然而临床上其剂量远远超过常用量,并且日趋加大。究其原因:一是细菌耐药,二是认为青霉素g毒性小,剂量增大不会有什么危险。其实青霉素g的量效关系并不呈正比例关系,大剂量用药也并非安全。青霉素g浓度达8~10万u/ml,即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因青霉素脑病而死亡,尤其是肾功能减退或老年病人,更应特别注意。
小编认为,青霉素是一个好抗菌素,广谱抗菌。它为我们的健康立下了不朽功勋。打多了当然不好,它是可能诱使产生抗药性。有一个很通俗的看法:当残存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后,它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我们拿什么对付它?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
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的个体在对青霉素的抗药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少数个体抗药性强,多数个体的抗药性能差。通过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抗药性强的细菌在与青霉素的生存斗争中得以生存并繁殖后代,经过逐代积累加强,就会形成抗药性的新类型。而多数抗药性能差的细菌因不适应变化了的新环境被淘汰。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是人为造成的选择。上述分析表明,这类选择是以遗传和变异为基础,通过生存斗争使适应环境的变异得以保留。这就是细菌逐渐产生抗药性的原因。
青霉素是一个好抗菌素,广谱抗菌。它为我们的健康立下了不朽功勋。打多了当然不好:是可能诱使产生抗药性。有一个很通俗的看法:当残存的细菌产生耐药性后,它有朝一日卷土重来,我们拿什么对付它?
其实这种看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⑴ 谁也不想打多。打多的人必定是不得已而为之。当眼前的健康靠它维持时,就不能想着打多的后患。
⑵ 科学也在发展,比耐药菌的发展要快。当青霉素对你不起作用时,你可以换用新的抗菌素。就是今天,也出现了很多青霉素的第二第三甚至第四“梯队”。
⑶ 青霉素除了有过敏的隐忧外,对身体的毒副作用远好过很多很多药物!!!真正地应了一句老话:生姜还是老的辣。
⑷ 当然我们不提倡滥用青霉素。一些病毒性的疾病,如感冒,青霉素就无能为力。还有一些诸如霉菌,真菌,杆菌及厌氧菌等,青霉素也是力不从心的。但是,我要提请注意的是:这些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中,也有青霉素的用武之地,那就是它可以有效的抑制这些疾病的并发症。往往,并发症比这些病的危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