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中毒症状
河豚中毒在生活里还是比较多见,一般情况下,患者在中毒以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部分患者还会有头痛以及流口水的现象。河豚是自然界里面毒性相当强大的一种食材,河豚的毒素是剧毒氢化物的千倍以上,不要小看河豚肉存在的毒素,只需要0.5mg河豚毒素,就可以完全杀死一个人。一般情况下,接触过没有经过加工的河豚都会致命。一旦出现河豚中毒的情况,要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及输液,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快缓解中毒症状。
河豚中毒怎么办
河豚中毒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在食用河豚的过程当中,没有对其进行妥善的处理所导致,其中毒的机制是因为河豚毒素对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在临床表现上,患者往往在食后不久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可同时或者是继发出现口周麻木、感觉异常,以及渐进性出现的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及共济失调等表现。随着中毒症状的进一步加深,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等表现,如果不及时救治,患者最终将会死于呼吸和循环衰竭。在治疗上,当患者出现不适表现,怀疑有河豚中毒的可能时,应该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和导泻的治疗,以减少毒素的再吸收,加重中毒。同时可以在洗胃后给予活性炭等吸附剂使用,以减少肠道内毒素再吸收。因河豚毒素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制剂,除上述治疗外,可以给予输液、利尿、激素应用等,以促进毒素的代谢,提高组织的耐受性。其他治疗则是在维持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的前提下,所进行的对症支持治疗。
河豚中毒后遗症
豚毒鱼中的河豚毒素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后,能迅速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发生麻痹,继而使得各随意肌的运动神经麻痹;毒量增大时会毒及迷走神经,影响呼吸,造成脉搏迟缓;心脏传导阻滞,严重时体温和血压下降直至死亡。轻度中毒不会留有后遗症,但如果当时治疗不及时,或是症状较重,会就有后遗症。
河豚毒中毒后,毒后脑电图改变可能是河豚毒选择性地阻断了丘脑、下丘脑及脑干网状结构上升激活系统膜对Na的通透性,造成脑电波起步结构的代谢紊乱,引起脑电波的弥散性异常,或造成皮层活动的超同步化而呈现阵发性异常。
河豚中毒潜伏期是多长时间?
河豚中毒以后一般大约10分钟到4小时内发病,食用越多处理越不干净,发病越快,病情也会越重,河豚毒素在河豚的肝脏、卵巢、血液、眼球、睾丸浓度比较高。
误食了河豚或者进食了没有处理干净的河豚鱼以后,很容易出现河豚中毒,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手指脚趾刺痛,麻木,会出现舌尖、口唇、四肢麻木,全身麻木,可以会出现口渴,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便血,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无力四肢瘫痪,血压会下降,呼吸困难,如果是中毒比较深还会出现严重的情况,麻痹甚至是呼吸停止。
河豚中毒时的处理:
中毒的时候河豚毒素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所以洗胃的话先用2%碳酸氢钠溶液,然后再用20%盐水洗胃,或者是用0.25%到0.5%的药用碳悬液洗胃。
手抓河豚会中毒吗?
如果手没有破溃,抓河豚不会导致中毒,河豚是含有毒素的,其含有的毒素主要是神经毒素,影响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使神经发生障碍。中毒者早期可能会表现为感觉运动的失调,后期会出现运动失调,严重者可能会累及呼吸循环中枢,导致死亡。中毒最常见的原因是进食造成的,河豚的卵巢、卵子、肝脏、血液、皮肤黏膜含毒素、毒力最强,其他部位次之。所以正常情况下,如果用手接触河豚,皮肤黏膜完整时并不会导致毒素吸收,所以问题不大,没有必要过于担心。注意抓完河豚后要彻底把手洗干净,以免发生潜在的意外事件。
吃河豚轻微中毒的症状:
河豚毒素是一种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的神经性毒素,毒性剧烈。一旦中毒之后,可表现为以下中毒症状:首先可以表现为胃肠道的症状,即食用后不久就恶心呕吐、腹痛或者腹泻等症状;其次可以表现为神经麻痹症状,开始即有口唇、舌尖、指端的麻木,继而出现全身麻木、四肢无力、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者可以出现呼吸回流衰竭的症状,危及生命。
河豚中毒怎么急救?
1、立即采取排毒措施,口服1%硫酸铜溶液100ml予以催吐;后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5%活性炭悬液洗胃;也可用高位清洁灌肠;最后口服硫酸镁导泻。
2、解毒治疗尚无特效解毒剂。但可用相应药物以拮抗毒素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如应用阿托品,可拮抗毒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肌注1%盐酸土的宁,可拮抗毒素对运动麻痹的作用等。
3、输液,以促使毒素尽快排出。
4、中草药治疗鲜芦根1kg或鲜橄榄、鲜芦根各30g捣汁内服,早期有解毒作用。
5、对症治疗呼吸困难者可给予氧气吸入;血压下降织应用强心剂或升压药等。
温馨提示:
河豚鱼的毒素很猛烈,一旦中毒,会让人的神经系统瘫痪,并让人最后死于呼吸衰竭,而且河豚毒素发作时间是很快的,没有什么潜伏期,所以一旦河豚鱼食物中毒发作,就必须快速施救,不然是会造成生命危险的。
河豚毒中毒预防
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河豚鱼的毒素主要集中在肝脏、卵巢(鱼仔)、睾丸中,尤其是卵巢含毒最剧。其毒性强度因不同种类和不同季节而有差异,每年1~5月是河豚鱼产卵的季节,此时其生殖系统发育毒性最强,以卵巢、睾丸和肝脏为主要有毒部位,其次为肠道、血液、鳃、肾及皮肤等。所以,在春节食用河豚鱼中毒最多见。
河豚毒中毒的预防重在加强卫生宣教工作,向群众说明河豚鱼有毒,不要食用,渔业单位,各菜市场均应在出售海杂鱼前,应严格检查,将河豚鱼挑出,并送交有关部门集中处理,河豚毒素中毒无特殊解毒剂,但由于毒素存在体内解毒和排泄甚快,如果发病后8小时未死亡,多能恢复,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给予各种排毒和对症处理的措施,让病人度过危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