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肺水肿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缺氧、身体不适,引起的明显的呼吸困难和脑缺氧症状等等。发病多见于海拔3000m以上地区。初次进入或重返高原者,在进入高原1~7天内起病,乘飞机进入高原者多在3天内发病。症状有头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检查见发绀或面色土灰、肺部有大、中型湿啰音及痰鸣音等。一般轻的症状经过积极的治疗,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后遗症。如果是症状表现比较严重一些,有可能会因为缺氧引起一些气管的功能性的损害。
高原性的肺水肿,早期应该充分的吸氧、利尿,要绝对的卧床休息才好的。如果是明显的有烦躁不安,可以给予镇静剂呼,吸困难明显严重的话,可以给予胺茶碱静脉注射,或者是选用皮质激素治疗才好的。
高原急性肺水肿是怎么引起的?
1、高原肺水肿一般都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体力活动和寒冷而诱发的。近年来在我国由于高原地区交通、住房、医疗等生活条件的改善,急性高原肺水肿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但是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现在还不是很清楚。
2、高原肺水肿的大多数原因是因为初次进入高原,或者是回到平原居住一段时间后重返高原,或者是从高原至另一更高处,高海拔的地区,从进入高原到发病经历的时间,还有一些是因为个体因素也会造成高原肺水肿。
3、因为这个疾病非常严重,如果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到当地医院救治。强调早发现、早诊断,采取就地救治的原则。应该绝对卧床休息,取斜坡卧位。吸氧是治疗和抢救中的主要措施。病情严重者应高浓度加压给氧。
1、积极配合抢救
立即高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利尿、强心镇静剂等药物。
2、呼吸道护理
保持气道畅通,取坐位或半坐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除口、鼻、咽部的分泌物,痰多者及时予以吸痰,其动作要轻柔,时间不宜过长,每次不超过15s,以免加重缺氧和引起患者烦躁不安。
3、吸氧护理
所有患者均应予以6~8 L/min高流量吸氧,且湿化瓶内加入40%~60%的酒精,以降低肺泡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从而达到有效给氧,改善通气状态。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颜面、口唇、指(趾)发绀程度以及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了解末梢的发绀程度,随时调整气流量,了解神志及血压、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脑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高原肺水肿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咯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因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人忽视。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复杂,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以下几类人容易得高原肺水肿:本身患有基础疾病者,包括心脏或肺部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老慢支、肺气肿、严重的鼾症等),这类人在高原低氧低压环境下代偿能力不够,更容易出现高原性肺水肿;本来是身体健康的人,因各种原因也会发生高原肺水肿,常见的就是受凉感冒、产生炎症,炎症会加剧高原环境中低氧低压对心脏和肺部的损害;
进入高原后没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人,譬如有人在高原地区没有休息好,有人过分酗酒,有的游客看到美景过于激动便飞奔而去……这些都有可能导致高原肺水肿的发生。
高原急性肺水肿这种病不会传染的,高原肺水肿主要是患者接近海拔高达三千米以上的地方,出现了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甚至还会出现全身无力,活动能力降低的情况发生。高原性肺水肿主要是缺氧导致的,目前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高原性肺水肿缺氧会导致肺部循环发生障碍,因此,这个时候通常是采用给氧,降低肺动脉阻力,降低耗氧,疏通肺微循环血流等方式进行治疗。
首先,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一般都是采用半卧位的方式进行卧床休息,这样可以减少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回心血量,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降低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其次,要进行保暖,高原的气温比较低,一定要防止上呼吸道发生感染,同时也不能大量喝水,必要的时候采用鼻导管的方式进行吸氧治疗,一般氧流量控制在2~6L/min,如果患者出现泡沫痰可以采用50%~70%酒精进行吸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