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别名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麦赤霉病在全世界普遍发生,主要分布于潮湿和半潮湿区域,尤其气候湿润多雨的温带地区受害严重。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

阶段特征

穗腐小麦扬花时,初在小穗和颖片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病菌子囊壳)。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不能抹去,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茎基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麦株基部组织受害后变褐腐烂,致全株枯死。秆腐多发生在穗下第一、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褪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至红褐色不规则形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

随着秸秆还田大面积的推广,耕作方式的改变,地面表层残留秸秆、加之冬种作物小麦栽培、秸秆外露。带菌秸秆为小麦生长后期赤霉病发生提供了大量菌源。

病菌除在病残体上越夏外,还在水稻、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病残体中营腐生生活越冬。翌年在这些病残体上形成的子囊壳是主要侵染源。子囊孢子成熟正值小麦扬花期。借气流、风雨传播,溅落在花器凋萎的花药上萌发,先营腐生生活,然后浸染小穗,几天后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在开花至盛花期侵染率最高。

症状特点: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原因是春季田间病菌数量和春季气候。同时,也与品种抗病性、栽培方式和耕作管理有关。主要引起苗枯、穗腐、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小麦赤霉病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影响最严重是穗腐。苗腐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侵染所致。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目前虽未找到免疫品种,但有一些农艺性状良好的耐病品种,如苏麦3号、苏麦2号、湘麦1号、扬麦4号、万雅2号、扬麦5号、158号,辽春4号、早麦5号、兴麦17、西农88、西农881、周麦9号—矮优688系、新宝丰(7228)绵麦26号、皖麦27号、万年2号、郑引1号、2133、宁8026、宁8017等。春小麦有定丰3号、宁春24号。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

2、农业防治

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时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播种前进行石灰水浸种,方法参见小麦散黑穗病。

1、对产量及品质的危害:赤霉病主要是危害小麦的穗部,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均能产生一定的危害。小麦赤霉病在大流行年可使小麦产量减少30%~60%,中等流行年份可使小麦减产5%~15%。病菌先侵染花药部位,其次是颖片内侧壁,苗期发病可引起苗腐,中后期发病可引起秆腐和穗腐,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状,成熟后成灾,严重的甚至造成绝收,危害性非常大。

2、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小麦赤霉病是由镰刀菌属真菌引起的,不但能给小麦造成产量损失,还可以产生以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为主的真菌毒素,当人们食用了染病小麦后会引起恶心、腹泻、眩晕、发烧等中毒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大出血,影响人们的生育能力和免疫力。中染病小麦含量不能超过4%,一旦超过便不能食用,只能毁掉。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