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知识 > 安全百科 > 自然灾害 > 作物细菌病害

1、噻菌铜(龙克菌):噻菌铜(龙克菌)在防治细菌性病害时,按照500—700倍稀释喷雾或者灌根或者泼浇或者拌种、浸种,是防治蔬菜(白菜、黄瓜、番茄)、果树(柑橘)、果类(西瓜)、烟草、兰花、棉花和水稻等9大农作物12个细菌性病害的新型理想药剂。

2、噻枯唑(叶枯唑):对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白叶枯病有效。由于在水稻上登记时间超过30多年,水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抗药性,叶枯唑防治效果在不断地下降。由于登记企业过多,市场竞争无序,价格非常混乱,其已处于没落状态。

3、氢氧化铜:在水稻上未曾登记,在经济作物如蔬菜(黄瓜、辣椒和西瓜)、果树(柑橘、葡萄和荔枝)和烟草登记广泛,是常见的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的无机铜制剂。在花期和幼果期比较敏感,不可与酸性农药混用,宜单独喷洒。与春雷霉素的混剂对苹果、葡萄、大豆和藕等作物的嫩叶敏感,因此一定要注意浓度,宜在下午4点后喷药。由于登记企业比较多,价格悬殊大,真假难辩,市场也极其混乱。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是细菌病害的特征。

植物真菌性病害也有类似表现,但在病症上有截然区别。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田间取样研究发现:细菌病害的病症无霉状物,而真菌病害则有霉状物(菌丝、孢子等)。细菌病害的病症主要有:

1、 斑点型和叶枯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部位,先出现局部坏死的水渍状半透明病斑,在所候潮湿时,从叶片的气孔、水孔、皮孔及伤口上有大量的细菌溢出粘状物——细菌脓。

作物细菌病害防治如何预防呢?

1、培育壮苗,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2、移栽时注意对作物根系的保护,避免根部伤口的形成;

3、对于需要抹芽、打岔的作物,如番茄,尽量选择晴天中午,利于伤口的愈合;

4、在作物移栽、采收期,以及暴风雨之后,容易形成作物伤口的时期,选择使用叶枯唑600-800倍液预防。

作物细菌性病害如何传播?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原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斑点病等。侵害作物的细菌,很多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到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侵入后,通常先将寄主细胞或组织杀死,再从死亡的细胞或组织中吸取养分,以进一步扩展。在田间,病原细菌借流水、雨水、昆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由于暴风雨能大量增加作物伤口,有利于细菌侵入,促进病害的传播,创造有利于病害发展的环境,这些通常是细菌病害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病原细菌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一、粮食作物细菌病害:

1、水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水稻基腐病、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

2、马铃薯:马铃薯青枯病、马铃薯软腐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环腐病。

3、甘薯瘟病;

4、玉米茎腐病;

5、小麦黑颖病;

6、木薯细菌性枯萎病;

二、果树细菌病害:

1、柑桔溃疡病(包括脐橙、橙、柚、文旦、柠檬、巨桔、枳壳、枳橙等);

2、沙田柚溃疡病;

3、梨根癌病、梨火疫病;

4、桃细菌性穿孔病(包括李、杏、油桃、樱桃等);

5、苹果根癌病;

6、菠萝心腐病;

7、枇杷芽枯病、枇杷癌肿病;

8、核桃黑斑病;

9、猕猴桃溃疡病;

10、芒果细菌性黑斑病;

11、果树细菌性根癌病(包括桃、梨、苹果、板栗、梅、李、杏、葡萄等);

  • 评论
  • 评论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