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能够吸收并累积比附近海水浓度高出2000倍的污染物质,这些化学毒物长期汇集在鱼鳃、肌肉和脂肪里,致使鱼体中毒,人如果吃了这些有毒的鱼,也会造成中毒。如在海上垃圾场所捕获的海产品中经常会含有细菌和重金属,有时还会含有辐射性的物质。有些吸收过量有毒金属或含有大量细菌的海产品被人食用后,也会发生中毒症状,如吃下含有汞的海产,会积聚在体内的肝、肾和脑部,对健康危害极大。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者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鱼、虾、贝摄食了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后能引起中毒,严重时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而人吃了含...
夏天要到了,很多孕妈妈首选的避暑胜地就是去海边。在海边,不仅可以吹海风,更重要的是可以吃到海鲜。即使不去海边,一些孕妈妈也会四处找寻正宗的海鲜吃。海鲜的肉质鲜嫩细滑,代表着美味、营养和健康。然而,孕妈妈吃海鲜也有很多讲究,大家要注意。 1. 脂肪含量低 海鲜区别于其他肉类的是脂肪含量低,其含有较多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于胎儿...[详情]
接下来看下如何辨别海鲜是否被甲醛泡过?浸泡过甲醛的水产品一般表面会比较坚硬、有光泽、黏液较少,眼睛一般比较浑浊,体表色泽比较鲜艳,整体看来比较新鲜。使用较高浓度的甲醛溶液浸泡的水产品,会带有福尔马林的刺激性气味;使用甲醛溶液泡发过的水产品,特别是海参,触之手感较硬,质地较脆,手捏易碎;吃在嘴里感到生涩,缺少鲜味。 鱿鱼、浸泡过甲醛溶液后会变得比较坚硬、结实,颜色比平常鲜...[详情]
现在也是很多人都很关注的,要知道不孕不育是越来越多了,受孕则更显得重要了,怎样提高受孕率也是都想知道的,那么丈夫多吃海产品妻子易受孕...[详情]
甲醛是致癌、致畸物质,世界各国均严禁将甲醛及其化合物用作食品添加剂,食品中的甲醛问题成为世界公共卫生系统关注的焦点。一些不法商为了海...[详情]
据辽宁省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消息,大连市22日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有关情况通报如下:患者石某,男,58岁,居住地为西岗区工七巷,独居,系某海产品加工企业员工(该企业从事进口及国产水产品加工、冷藏等业务)。 自述发病前14天未离开大连,无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重点关注地区来返连人员接触史。7月16日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自服药物无明显改善。7月21日17时左右到大连市中心医院发热门诊就诊,22日晨核酸检测阳性,当日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测阳性。经辽宁省专家组复核为确诊病例(普通型),目前病情稳定,已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对排查到的密切接触者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
日前,大连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指挥部严防境外输入工作组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在社交媒体上捏造事实,散布关于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非正规渠道接收带疫俄罗斯籍船只海产品,进而造成疫情在我市扩散的虚假信息,造成社会恐慌,严防境外输入工作组特予严正声明,所传内容纯属谣言。针对上述虚假信息,公安部门已展开调查取证,将依法严肃处理。请广大网民不造谣、不信谣、...[详情]
针对近日网传因北京水体污染造成淡水活鱼大量下架的说法,记者24日从北京市食药监局获悉,北京从即日起将启动冬季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抽查多宝鱼,黑鱼、鳜鱼、海蜇、明虾、蟹等水产品,一旦发现销售过程中随意添加和使用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及化合物的违法行为,市食药监部门将依据《食品安全法》严肃查处,直至清退出北京市场。据介绍,本次冬季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将对冬季供应的西红柿、黄瓜、...[详情]
其中,抽检食品332批次,不合格样品7批次,抽检保健食品27批次,不合格2批次。“合格率最低的是酒类产品,抽检酒类6批次,不合格的6...[详情]
6月26日,省食药监局发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11批次产品因菌落总数、铝残留量超标等原因被点名批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