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最近,辽宁省沈阳市几家大中型医院接收的过敏反应患者增多,其中绝大多数是由于食用了包装食品,这些包装食品均没有标注“过敏源”信息。
“刚接诊了一名因吃了校门口包装食品而出现荨麻疹的小学生,荨麻疹是身体免疫反应的表现。”医院的医生对记者说,消费者购买包装食品不看成分和部分食品包装标签信息不全,都是酿成过敏病患频发的重要因素。
薯片,果冻,瓜子……这些看似不起眼儿的包装食品一旦食用后过敏,轻则引起皮肤、胃肠道过敏症状,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丧命。食品专家及医疗人士提醒,许多包装食品的标签缺少“过敏源”信息,消费者应当谨慎防范。
说起包装食品的“过敏源”信息。在生活中很多人完全没有什么概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过敏往往和海鲜联系在一起,而生产好的包装食品会过敏可能还是头一次听说。但是,事实却就是这样,包装食品并不起眼的“过敏源”信息并不是一个小问题,正如食品专家和医疗人士所说,这并不起眼的“过敏源”信息有时候可能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在生活中我们不妨走进商场、超市的包装食品区去看一看。随机拿几包包装食品仔细去找一找有关“过敏源”信息的标注。笔者有这个习惯,记得以前看到饼干“过敏源”信息时后面说明的“过敏源”物质全是可以吃的东西,这让人印象很是深刻,同时也让人感觉生产厂家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嫌疑。后来渐渐的就有了这个嗜好,经常会到包装食品的背面去找一找有关“过敏源”信息的标注和说明。当然,有的食品有标注,有的没有。
现在,在很多包装食品上都会对“过敏源”信息进行详细的说明。
比如,本产品加工线同时也加工乳制品和小麦等食品,可能含过敏源。又比如,本产品含过敏源物质:大豆,蜂蜜,可可脂等等。笔者在一款饼干的配料表下面看到有一行专门标注“过敏源”信息——过敏源信息:小麦制品,大豆制品,乳制品。
当然,毕竟还有一部分包装食品没有说明和标注“过敏源”信息,这有待生产厂家对食品包装信息的进一步标准规范。
但作为普通大众或吃货的我们,在平日里选购包装食品时还是到背面去看一看“过敏源”信息,反正这也耽误不了多少时间。特别是有过敏历史的人群和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因为身体的特殊性,如果摄入某种食品后,身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造成食物过敏那就不好了。食品专家和医疗人士也说过,一旦某些人食用含“过敏源”信息的食品后,轻者引起皮肤、胃肠道过敏症状,重者可致哮喘发作、过敏性休克,直至死亡。
我想他们没必要说这些看似危言耸听的话来骗我们,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吗!
食品专家认为,目前对食品中过敏源标识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虽规定了应标注食品致敏原种类,但仅仅是推荐性标识,且对标识方式并未给出具体的指导。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标准以强制规范食品中致敏原及标注方式。另外,消费者在食用包装食品时也应小心辨别。更多内容请关注佰佰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