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去年的“雾霾年”想必记忆犹新,我们对雾霾是深恶痛绝,今年刚刚到秋末,雾霾却又“铺天盖地”。在“雾霾”这个词刚出现时,很多人不知道它和雾的区别在哪里。
但是当我们熟悉的雾变成了灰色和黄色,在里面呼吸一阵后,人们开始头疼嗓子痛的时候,不用专家解释,就知道雾霾的危害有多大了。
中央气象台7日下午发布了今年秋天第一个霾黄色预警,京津冀将遭遇“霾”天气。
中央气象台预计说,昨天夜间到今天白天,北京东南部、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以及陕西关中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中度霾,局部地区有重度霾。今天早晨,中东部大部地区有轻雾,华北、黄淮北部局地有大雾。
去年雾霾发生的时候,相关部门经历了漫长的研究雾霾成因的过程,甚至连群众做饭的油烟都提出来了。
然而城市周边林立的大烟囱,多如蚂蚁的汽车,以及田间地头的秸秆焚烧却看不见,这种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
京津冀为了防治雾霾都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为了减少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甚至都向中央下了军令状。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今年河北、河南和山东这些产粮大省的秋后秸秆焚烧却一如既往,这不是在拆环境保护的台吗。
我们现在有越来越先进的监管手段,有越来越严厉的处罚措施,但是环保执法部门仍然说监管难,仍然以疏堵结合来为自己的失职找借口,这就应该被追责。
首先,我们不反对疏堵结合。但是这么多年,我们的秸秆粉碎填埋技术已经成熟,秸秆制作食料等技术也经常见诸各个媒体,为什么实际中就应用不了呢?
其次,利用卫星监控,哪里起火冒烟?是谁的庄稼地?
一目了然,并且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敢问环保部门怎么就管不住呢?
我们从乡镇到中央都有常设的环保机构,但是环境却日益恶化,试问这些机构存在的意义在哪里?
可持续发展很早就提出来了,而现实中的环境却越来越差呢?这种现象的出现本就是这些环保和执法部门的失职,而在弥补的过程中如果还做不到知耻而后勇,那么真的就成了历史的罪人了。
今年冬季不论对群众还是环保部门来说,都将注定是一个难熬的季节,但我们希望环保部门能尽快整治。
客观来讲,整治需要一个过程,可如果整治过程中,环保部门和执法部门甩开膀子,不能有所担当,那么这些机构的存在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