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绵阳春季旅游的重头戏,绵阳市第四届乡村旅游节将于3月20日在该市涪城区杨关产业带“五彩田园”景区启动。事实上,早在半个月前,这里五彩鲜花盛开的景象便已吸引了很多市民跃跃欲试——对这处历时两年、投资超15亿元打造的城市近郊游片区“五彩田园”,大家期待久矣。
立足农村 找准发展切口
顺行在一条行道树笔直挺拔、绿道蜿蜒清新的宽阔公路杨关大道,或者漫步在与公路并行的公园式景观河堤阴山河堤,欣赏4500亩芦笋、1100亩莲藕、1.2万亩绿色优质蔬菜构建的杨关产业带现代农业景观,驻足于星罗棋布其中的有西部普罗旺斯之称的“原香·国际香草园”、以定制和体验著称的生态产业园百膳缘、桑蚕文化体验园天虹丝绸园、生态湿地公园醉香园等数十个观光休闲项目区,你会深深陶醉于涪城区“五彩田园”所描绘出的田园美景。
在很多人眼里,乡村旅游几乎等同于农家乐。而2年前,涪城区已是绵阳农家乐的集中区,为何还要花大力气在杨关产业带上打造“五彩田园”这一近郊休闲景区?
换一个更开阔的视角,涪城区的思路则清晰明了:作为绵阳的主城区,涪城的服务业、工业相对发达,要实现“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农业必须要走高附加值的现代农业道路,才能补上短板,进而实现在全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城市近郊的地理位置,则为发展农旅结合、一三互动的现代休闲农业提供了契机。
由此,涪城区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杨关产业带建设,对杨家、关帝及丰谷三个乡镇共22个村进行集中打造,核心词只有一个:升级。体现在乡村旅游上,则是高规格规划,引入有实力的业主,实现由农家乐到景区的“质变”。据介绍,目前,“五彩田园”景区已基本成型,未来目标则是打造为国家4A级景区。
依托产业 深挖文化资源
行走在杨关产业带,入目的皆是绚烂的春色,宽阔的大道以及整洁的屋舍。从传统农村到如今的现代景区,涪城区乡村旅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秘密就是产业化思路。
为吸引产业资本进入,涪城区投入3.7亿元用于道路建设、河堤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效果也非常明显,目前已带动社会资本超过15亿元,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目前,原香·国际香草园、醉香园农业生态观光产业园等项目投资均已过亿元。
在完善设施配套的同时,涪城区注意挖掘文化,为旅游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增强对游客的黏度。在龙门镇,依托距今200余年的牛王文化,通过举办牛王下界、耍牛灯表演、金牛问春巡游等传统仪式,为游客奉上丰盛的旅游大餐,目前已连续举办了五届龙门牛王会,成为周边颇具影响力的民俗活动。
受以上利好因素影响,预计2015年涪城区乡村旅游接待将达到180万人次和近2亿元收入。
促农增收 实现良性共赢
2015年,涪城区计划实现农民纯收入增幅达到11%,要实现这一点,离不开乡村旅游这个重要支撑。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涪城区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作为根本落脚点。通过政府引导、业主参与、带动农户的方式,将景区周边农户纳入到这条产业链当中。一方面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发展庭院经济,分享旅游发展大餐,同时也借助业主的撬动作用,带动更多农户实现就地就业。
香草种植回报较高,以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便于推广的香茅为例,每亩地一年至少可以为农户带来1万元的收入。未来涪城区将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香草。而原香·国际香草园目前其核心区占地超过2300亩,主要种植品种为薰衣草、月见草、迷迭香等香味植物;远期种植总面积将达到1.5万亩,形成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香草种植区,也将带动周边近千户农户共同分享“香味经济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