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资讯 > 安全要闻 > 信息安全 > 生活防骗 > 正文

网络暴力事件不止 为何越呼吁越严重?


  • 要闻
  • 2016-11-08 14:43:47
  • 来源:佰佰安全网
  • 要闻
  • 分享
  • 要闻
  • 0
  • 要闻
  • 3573
  • 要闻
  • 收录
导语:陈乔恩和赵丽颖因没有发微博悼念好友而遭喷子网友的人身攻击,还有一些明星无辜躺枪……

网络暴力事件不止 为何越呼吁越严重?

如果不看网友的评论,可能很难想象:打人者被拍手点赞,甚至被说成“怎么不打死她”;帮老师打伞的孩子被辱骂,甚至被定义为“谄媚拍马”……近年来,一些热点事件引起众多网民进行监督关注的同时,部分网民对个人信息无边界侵害、对个人道德无限制审判,甚至为了一时情绪的发泄随意谩骂、人肉骚扰,给当事人带来不可言说的伤害。

网络暴力”现象最先进入公众视野的当属2006年2月的“高跟鞋虐猫事件”,网民的口诛笔伐和恶搞侮辱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创伤。从2008年被称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女白领死亡博客”事件,到2009年“央视实习生”事件,再到“花季少女投河”案件,由网络暴力引发的悲剧不断上演,对“人肉搜索”的合法性和公正性的疑问,从未停歇。

究竟是什么让“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网语如刀,假如下一个受害者是你我,该怎么办?如何才能保护好每位公民的隐私?

“网语如刀”伤人无形 维权太难

前一段时间,明星遭遇网语恶意攻击事件愈演愈烈,网络暴力再度被热议。陈乔恩和赵丽颖因没有发微博悼念好友而遭喷子网友的人身攻击,还有一些明星无辜躺枪……类似对明星言论进行道德绑架继而生成的网络暴力事件令人咋舌。明星遭受网络暴力只是个缩影,网络暴力的魔爪已伸向小孩子甚至是普通大众。

“网络上阴暗的东西传播非常快,比如他人的尴尬、缺陷等。”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网络本是个人情绪抒发的平台,却异化成揭个人老底的温床。很多网民没意识到,在谴责别人不道德的同时,自己也采取了不道德的方式,甚至侵犯个人隐私。“网络暴力”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无名”的大多数让言语无所顾忌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吴亦明认为,匿名身份是造成网络暴力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网民是“无名”的大多数,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任何责任,风险近于零。

●——“固有”印象代替事实的判断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教师性侵”、“体罚学生”、“教师收礼”等新闻近年来层出不穷,渐渐将教师群体妖魔化。一旦涉及师生关系的新闻出现,很多网民会先入为主地将老师看成是有过错的一方。不仅老师、学生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也进一步加剧教师“妖魔化”倾向。

●——维权的难度导致追责少之又少

虽然近年来因人肉搜索而导致的个人信息泄露、名誉权受损的典型案例不下十个,然而真正维权的却少之又少,因言语侮辱或泄露隐私而最终被惩戒的更是屈指可数。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春泉说,在网络上追本溯源很困难,涉及的责任主体太多,侵权证据难以确定,由此维权比较困难,而且参与人容易产生“法不责众”的概念。

网络暴力事件不止 为何越呼吁越严重?

为何现如今的“网络暴力”愈演愈烈呢?

互联网的到来给了更多普通民众发表意见的机会,从有了论坛、贴吧开始,网络暴力和道德绑架就有了雏形,从PC时代微博开始,网络暴力开始有了升级,到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皆星探、全名皆狗仔、全民皆公知、从一个普通人到一个巨星,都能成为社会的焦点和槽点,只要你能在网络上露面,无论你是谁,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都能被网民找到槽点,骂的你体无完肤。还会有不断翻新的报料,半真半假,捕风捉影,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明星,只要你有事被登上网络,那你的事就不再是自己的事情,网民的热情甚至比当事人还高亢,还嗨。

也许真的是平常在生活中压抑惯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压抑不断积累,而积累到一定程度,总需要发泄出来,就像一个气球不可能一直往里面打气。这也是为何如今的网络成了这帮人的思想垃圾场的主要原因。现实生活中做着不如意的工作,为挣到微薄工资而忍受领导批评,无力改变的人们,一上网穿上马甲就把自己看成“圣人”,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来看待所有事情,用自己都无法做到的标准来要求他人,辱骂他人跟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各类人群。

治理“网络暴力”应纳入监管 更需法治

网络暴力从最初网民之间的口舌之争,发展为人身攻击,进而是人肉搜索甚至是死亡的威胁,每一步都是酿成戾气的沼泽。网络暴民举着“正义”的旗帜,逼迫他人发表言论、对他人进行人肉搜索并曝光其不雅信息、对热门事件当事人进行猛烈的言语攻击等,都是赤裸裸的道德绑架,破坏了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给当事人的心灵造成极大创伤。网络暴力,虽不是明显的肢体暴力,但网语上的刀光剑影足以将人伤得体无完肤。肆无忌惮的网络暴力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侵蚀着道德底线,玷污着网络及现实社会环境,更触犯着法律的底线。

有效治理网络暴力除了靠人治,更要靠法治。作为普通网民,需要时刻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提高自身修养及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不作网络暴力的帮凶。网络监管部门应在已有相关法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增加网民参与网络暴力的风险和成本。同时,网络传播媒介也要担负起新闻“把关人”的责任,不给虚假信息传播的机会,以此减少网络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最后佰佰安全网呼吁广大网友要善待他人,给予网络更多正能量!

佰佰安全网延伸阅读:多国重拳出击治理网络暴力

◆韩国 《刑法》作出规定,在网上用暴力恶意恐吓或毁损个人名誉,最高可以判处7年有期徒刑。

◆德国 设立“数据网络无嫌疑调查中心”,24小时不间断跟踪分析互联网上的信息。

◆美国 美国在各个地区都设有网络监督和预警中心,只要在网络上发表暴力言论,即使被证明“无实施恶意”,也会受到惩罚。2008年国会通过了《网络欺凌预防法案》,规定任何人如果带有胁迫、恐吓、骚扰或引起大量精神折(的意图与人交流,并用电子手段做出恶意行为,就将面临罚款和长达两年的监禁。

◆日本 专门委托软件公司开发了能自动收集在网络上鼓吹暴力的言论。

◆俄罗斯 设立“网络黑名单法”,禁止发表暴力言论的人发言,以关闭传播色情、暴力内容的个人或信息平台。

◆澳大利亚 一些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登录社交网站或视频分享网站;建议家长申请一个社交账号来监管孩子在社交网络上的言论。

想了解更多网络安全常识尽在佰佰安全网站!

相关链接:2015年典型网络暴力事件盘点


  • 关键词
  • 网络暴力事件
  • 网络暴力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木槿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今日关注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热门排行

佰佰安全网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