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资讯 > 安全要闻 > 信息安全 > 网络诈骗 > 正文

90后假冒医生销售虚假保健品 诈骗金额300万


  • 要闻
  • 2016-11-04 17:43:49
  • 来源: 南方都市报
  • 要闻
  • 分享
  • 要闻
  • 0
  • 要闻
  • 2854
  • 要闻
  • 收录
导语:在广佛两地,有一群“90后”假冒保健医生,专门针对老人进行电信行骗

90后假冒医生销售虚假保健品 诈骗金额300万

在广佛两地,有一群“90后”假冒保健医生,专门针对老人进行电信行骗,在2014年底至被抓获前共诈骗29起,被害人31名,犯罪所得共计近300万元。日前,这起特大销售虚假保健品诈骗案宣判,涉案的5名被告人因犯诈骗罪被判处四年至十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均并处罚金。

卖茶叶为假 售假药是真

早在2014年4月起,牵头人刘某(另案处理)就作为牵头人,开展诈骗活动,其“团队”一度达到三十人之多。他先后承租广州、佛山小区商品房作为诈骗根据地。2015年5月,又租下南海区广佛智城某室作为新窝点。

刘某的办公室表面看是一家茶叶销售公司,一楼大厅展柜处放着许多价格不菲的茶叶样品。但在一楼房间内、二楼均设有工作隔间,放置了数十个工作台,每个台上都设置有固定电话或工作手机,虽然电话位于佛山,但拨出时显示均为北京、上海等处的来电。

十余名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十名成员组成“铺垫医生组”,两至三名成员组成“复诊专家组”,另有一名主管统筹业务。刘某每日派发电话单给主管,铺垫组成员便按电话单联系“客户”,谎称自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等单位的调查员,询问对方疾病、用药、疗效等情况,并积极介绍“专家”、“教授”等。待对方有意向继续了解,就将该联系方式转交复诊专家组。复诊组假冒各类专家、教授,询问病情后给对方配药,确定购买意向后,将地址、卖价等交给刘某,刘某统一办理收钱、发货。

开发了不同“诈骗”业务

法院介绍,该团伙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开发了不同的“诈骗”业务。如老年人不愿继续治疗,他们就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以办理退款或医疗补助的名义许诺,再以交纳档案建档费、补助补贴公证费、个人所得税等名义不断要求老年人转账汇款,直到受害人不再付款为止。过段时间后,复诊组成员会重新冒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补助、补贴已经到账为由,再以公证费、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名义不断要求再付款。

经查明,这群诈骗团伙从2014年底至被抓获期间共诈骗29起,被害人31名,犯罪所得共计近300万元。

据悉,在刘某的诈骗团伙中,绝大部分是90后,但不少人却是诈骗“专业户”。如本次宣判的90后被告柯某、郭某等人,之前均有诈骗经验,在团伙中也是骨干成员。法院最终认为五被告行为构成诈骗罪,分别判处四年至十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均并处罚金刑。

被骗故事

“张院长”骗走冯姨80余万

在受害人中,广州番禺的冯姨曾在电视购物节目上购买治疗痛风的药品。据冯姨称,2014年8月起,有名自称张院长的男子开始电话联系推销痛风药。

冯姨花近两万元购买药物后,“张院长”转而称认识国家扶贫办的人,可以以扶贫方式退还买药钱,后以建档费、公证费、手续费、捆绑费为由,再次骗取了冯姨近五万元。之后“张院长”不断以领导审批费、税费、建档费、激活费各种理由,骗取了冯姨70余万元。

据冯姨陈述,在她不断转账汇款后,“扶贫退款”却杳无音信时,“张院长”竟自称是总理的保健医生,已将冯姨的事报告总理,会加快办理,请她放心。同时“张院长”还不断找人假冒扶贫办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各种“处长”“科长”,轮番游说冯姨,让冯姨以为退款正在办理。至此,冯姨共计被骗80余万元。

佰佰安全网提醒您:不要轻信他人信息,要去正规家医院咨询!

了解关注更多防诈骗知识,尽在佰佰安全网


  • 关键词
  • 假冒医生
  • 销售
  • 保健品
  • 诈骗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丘山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今日关注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热门排行

佰佰安全网送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