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3点多钟,富阳场口镇乌畴溪新村老山坞自然村的11岁男孩小凌,在家里穿着短裤,边啃着西瓜,边看动画片,脸蛋上流露出惬意的神情。然而,就在两天前的此刻,他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嘴角、小腿上的淤青就是乱石撞击后留下的烙印。
7月9日下午,受台风“尼伯特”影响,暴雨如注,导致场口镇乌畴溪支流——老山坞溪水位暴涨。
小凌的奶奶洪爱娣告诉记者,当天下午3点多钟,下起大雨,她就去唤在小伙伴家玩耍的孙子回家。
祖孙俩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溪水开始溢到路面上来了。调皮的小家伙没打伞,回家心切,在前面跑得很快。忽然,他的拖鞋掉了,当弯腰去捡的时候,失足滑入湍急的溪流中。
“我有高血压,整个人都懵了!”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洪奶奶几度哽咽。
正好目睹这一幕的村民汪国荣,第一时间作出反应,飞奔到一个可以下水的埠头,跳入1米多深的溪水中救人。可是由于水流冲击力强,汪国荣没能抓住男孩。他清楚地知道,溪上有不少小桥横跨,而且低矮的桥洞像暗渠。他旋即爬上溪堤,继续往下游疾追,试图在下一处桥涵出口抓住男孩,可是接连狂奔了两个埠头,都没能将男孩救起。
“我在前面听到呼救声,隐隐约约看见男孩冲过来,就用手去捞,可还是没能抓住。”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凌志鹏说。
汹涌的溪水将男孩一直往前推,凌志鹏和汪国荣一前一后紧追不舍。
50岁的凌志鹏跑到第三处桥涵出口的地方,先从埠头跳入溪中,说时迟那时快,一把拉住了漂来的落水男孩。凌志鹏难以稳身,被近百斤重的男孩带出数米开外。幸运的是,溪边有一棵老黄杨树,凌志鹏顺手抓住了树枝!
随后,汪国荣也跑到此处,合力将男孩拉上岸来。此时,男孩一浮一沉已被溪水冲了五六十米远。而在下游,还有一个长达30多米的桥洞,再过去就是宽阔的乌畴溪了。凌志鹏说:“万幸的是,小孩中途没有在桥洞里搁牢,也没有被冲进深三四米的乌畴溪,否则后果难料。”
当日,男孩被家人送往医院检查,身体并无大碍,只受了一些皮外伤,当晚就回到了家中。洪奶奶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对这两位救命恩人十分感激。
生活中总是会发生许多意外 安全事故,在炎热的夏天,溺水就是其中突发性比较高的一种。因此,为了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也为了在关键时候能救人一命,掌握一些户外情况下的溺水急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户外溺水,常用护理急救常识
如果感觉自己快要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取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
会游泳者,如果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取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察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或投入木板、救生圈、长杆等,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如果被救上来的人已经昏迷,现场急救这时对于挽救溺水者的生命至关重要。那么,应该如何进行现场急救呢?
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口腔内、鼻腔内的淤泥和杂物,迅速进行吐水急救,同时找其他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抢救者右腿膝部跪在地上,左腿膝部屈曲,将溺水者腹部横放在救护者左膝上,使溺水者头部下垂,抢救者右和按压溺水者背部,让溺水者充分吐出口腔内、呼吸道内以及胃内的水。
如果溺水者呼吸停止,迅速疏通呼吸道后,使其仰卧,头部后仰,立即进行对口人工呼吸。具体方法是,抢救者捏住溺水者的口吹气,吹气量要大,每分钟吹15~20次。
如果溺水者心跳停止,立即让溺水者仰卧,用拳头叩击心前区1~2次,用力要适当。然后,双手重叠放在溺水者胸骨中下1/3交界处,有规律不间断地用力按压。按压时双臂绷直,频率要达到80~100次/分,深度3~4厘米(儿童为2~3厘米)。直到能够摸到病人颈动脉搏动时停止。如果只有一个救护者做心肺复苏,每按压心脏7~8次,向肺内吹气1次,效果更好。经过现场急救后,迅速将溺水者送到附近的医院继续抢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