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可3岁的小宇(化名)却不能像往常一样开心过节了。因玩耍跌倒,小宇被螺丝刀插入脑部送院治疗。31日,记者从深圳市儿童医院获悉,该院于30日晚接收该名患儿,目前孩子病情仍处危重状态。
据深圳市儿童医院院方介绍,5月30日晚,该院总值班接宝安区某医院转运电话,一名“头部锐器插入伤”患儿需紧急送至该院抢救,孩子病情危重,颅内情况不明确。
据孩子家长称,由于家里刚装了二手空调,螺丝刀没注意收好。孩子在床上玩闹时摔下发生了意外。
该院在接到情况后,立即启动了“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集合相关科室医疗人员,成立了紧急抢救治疗小组。患儿转运至急诊抢救室后,专家们展开了紧急救治,查体见一直径约5mm粗的螺丝刀自患儿右侧颞部眼眶外侧沿颅底向左后插入颅内,没入较深。孩子呈浅昏迷,呼吸急促,心率增快,四肢强直,病情紧急、危重。
由于螺丝刀的取出的关键点在于是否伤及颅内大的血管及重要的神经结构,由于颅内的血管纵横交错,拔出时如果引起大出血,或伤及血管引起大面积的脑缺血,对患儿来说都将是致命的。经专家会诊决定,立刻做颅脑CT增强检查,同时进行DSA检查(血管介入造影)。
佰佰安全网提醒家长一定要照看好孩子,不要让孩子接触到锐利物品,以免悔之晚矣。
延伸阅读:
来自全国死亡监测网的资料显示意外伤害是我国0-14 岁儿童的第一死因。全国每年有超过20 万的 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而且致伤残人数远远大于死亡人数。意外伤害是威胁儿童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小儿各年龄期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
(1)新生儿期(出生-1月)容易发生窒息
原因解析:新生儿和小婴儿不会抬头或不会翻身,母婴同睡一张床,往往由于被子堵塞婴儿口鼻而发生窒息。母乳喂养婴儿时,孩子边吃边睡,当母婴入睡后,乳房堵塞婴儿口鼻,亦可发生窒息。另外,为婴儿喂奶、喂水或喂药方法不当,容易造成呛水或呛药,而引起窒息。
(2)婴儿期(1-12月)容易发生跌落伤、异物、烫伤
原因解析:婴儿逐步学会坐、爬、站立和走路,所以容易从床上、椅上摔下造成颅脑损伤及其他外伤。另外,婴儿的手也逐步学会抓物,特别喜欢将抓到的物体即送往口中,所以极易发生消化道、气道异物及烫伤。
(3)幼儿期(13月-3岁)容易发生跌/坠落伤,异物,溺水
原因解析:幼儿已初具独立行动的能力,但此时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差、逃避能力差,正是意外伤害发生较高的年龄阶段。极易发生各类外伤,如骨折、脱臼、烫伤、颅脑损伤;气管、耳或其他部位异物。在我国南方地区,在家庭周围的池塘、沟渠发生的溺水事故,大多是发生在这个年龄段,而且水深多不足1米。
(4)学龄前期(4-6岁)容易发生坠落、中毒、触电、烧伤
原因解析:在这一时期小儿的求知欲强,又受好奇心的驱使,愿意探索其究竟,如攀高、窗外观望、随便吃药物及食品,触摸电器、玩火等所以容易发生严重坠落伤、急性食物中毒,触电及烧伤等。
(5)学龄期(7-12岁)容易发生跌落、车祸伤、中毒及溺水
原因解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控能力、综合分折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但应急反应的能力及社会生活能力较成人差。虽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然而也有情绪易冲动、易动荡、不稳定、不成熟的一面。如体育课不听老师的训练要令,容易发生外伤、骨折;不遵守交通规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饮食不讲究卫生,容易发生急性中毒等。喜欢到泳池或池塘游泳,容易发生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