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避震疏散
模拟破拆搜救幸存者。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11日上午,省、市两级减灾委在长春市第47中学模拟突发地震应急避险演练。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学校师生900余人参加了演练。
模拟演练以长春市发生大地震造成严重灾害影响为背景。9时许,警报骤然响起,因为几秒钟前我们的城市刚刚经历了一次地震,长春市第47中学校长立即宣布学校防震应急预案启动,“老师们马上到各自岗位,切断室内电源,准备组织学生疏散!”
强震过后是一段短暂的平静,全校400多名师生迅速疏散到操场上。与此同时,整个城市防震应急系统随之启动,消防官兵迅速到位,架起云梯救援被困在楼内的4名学生。地震后,救援人员一面搜救瓦砾下的被困人员,一面划出安全区搭起临时帐篷,组织医疗队进驻,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大震过后,食品、药品被第一时间调运来,师生们也在临时避难所得到妥善的安置;对地震被困人员的搜救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
通过地震模拟演练,检验了政府应急预案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各级政府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观摩演练的群众也增强了防灾减灾的应急处置能力。
5月9日至15日是防灾减灾宣传周,除了组织多场防灾减灾模拟演练,市地震局、气象局、科技局还组织了向社会开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设施和场所,并在相关科普馆、应急避难场所开辟防灾减灾专区,开展防灾减灾基本技能公众体验活动,预计到宣传周结束,全市参与防灾减灾宣传系列活动的人群可达150万人次。 记者 肖虹
九成以上家庭
从未开展过家庭防灾演练
对发生意外状况的防灾减灾演练,企业单位、学校幼儿园每年都会有几次演练,但您想过家庭也要做防灾准备、开展演练吗?
昨日,记者随机调查了20位市民,其中,仅两位市民表示“曾关注过自家的防火逃生通道”“家中有压缩饼干等应急食品”;其他人则从未考虑过家庭防灾这事儿。市民刘先生说,“女儿5岁,在幼儿园每年至少有两次疏散演练,发生火灾地震后怎么办说得比我们大人还明白。”至于在家,刘先生坦言,“从来没寻思过家里也需要防灾演练,看来是疏忽了。”
那么,家庭防灾需要做哪些日常准备呢?
1。不要在衣橱上方等高处堆放行李箱等重物,以免坠落砸人。2。熟悉家里电源总开关的位置,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切断总电源。3。准备家庭应急物品,并定期检查更换。4。不要堆积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经常检查家中电线有无老化、裸露甚至断裂等现象。5。了解房屋周围滑坡、泥石流等危险点的情况,以及洪水高危区。6。确定家庭中避难点以及室内安全逃生路线,并让家人熟知。7。熟悉社区避难场所和避难路径。确定家庭成员灾后集合点。8。参加灾害应对和急救知识培训,经常给孩子讲述安全知识。
佰佰安全网支招: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
1。水:以每人每天3升的标准,储备家庭使用3天的水量。建议储备瓶装饮用水。
2。食物:不需冷藏、即开即食、少含或不含水分的固体食品,如饼干、方便面等。
3。卫生用品:牙刷、牙膏、梳子、香皂、洗衣粉等。
4。衣物:轻便结实耐磨的鞋子,舒适的衣服、袜子,以及雨衣等。
5。应急工具:绳子、锤子、哨子、电池、手电筒、防割伤手套、小广播等。
6。贵重物品:现金、存折、户口簿等重要家庭文件要装在密封防水的容器中。
7。特殊物品:婴幼儿使用的尿布、奶瓶、奶粉。常用心脏病、高血压治疗药品等。
8。医药包:常用医用材料、外用药、内服药等,如感冒药、创可贴、纱布、酒精、棉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