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宽8米,全长787米,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
南锣鼓巷内未见导游旗
团队客化整为零进入 居民和商铺称人未减少
4月30日是“五一”小长假第一天,南锣鼓巷迎来了主动摘牌,停止接待旅游团后的首个假期,但仍有导游带团参观。不过导游只是将旅游团带到胡同口,让游客自行进入参观,南锣鼓巷内已经看不到导游旗。居民和商铺都表示,限制令实行一周,游客并未减少,与以往差不多。
团队:导游不再跟团进胡同
4月22日,东城区旅游委发布《关于南锣鼓巷暂停接待旅游团队的通告》。《通告》称,由于南锣鼓巷日均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周末客流量超过5万人次,节假日客流量超过了10万人次。游客人数严重超出景区的承载能力,对街区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街区风貌和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4月25日零时起,南锣鼓巷将暂停接待旅游团队。南锣鼓巷也主动申请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
4月30日8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南锣鼓巷入口处看到,仍有拿着旅游团小旗的导游在告知游客们注意事项。但记者注意到,这位导游并非像平时一样把旗子举着,而是将其卷起夹在腋下。他也并未与游客一同游览胡同,而是表示会在出口等待,随后就让20多名游客自行游览了。
据南锣鼓巷物业工作人员介绍,新规实施一周以来,大型旅游团确实少了,“过去大巴车停在路边,一个团四五十人就进来了,现在这种情况没有了”。同时他也告诉记者,“免不了还是有些导游带团来,我们看到了会劝阻。但如果他们把旗子收起来,说自己是散客,我们也没有强制的办法。毕竟胡同本身就是开放的,大家谁都能来。”
住户:没感觉游客减少
上午10点,南锣鼓巷的店铺已经全部开门迎客,整条街逐渐迎来客流高峰期。游客摩肩接踵,一家挨着一家店铺地逛,不少人在店铺以及一些民宅前合影留念。
记者从一家经营明信片的商家处了解到,目前的游客量属于“正常”,“本来到这儿旅游的就是散客居多,年轻人自己三五成群地来。限制旅游团了以后也没觉得游客减少,和以前差不多”。
一位家住在南锣鼓巷的居民告诉记者,对于不让接待旅游团的通知他们拍手欢迎。“谁也不希望家门口每天都这么多人,不仅仅是喧闹,卖小吃的店铺越来越多,整条巷子卫生也不好”。他指了指院门上一块写着“别参观我,我们需要隐私”的牌子说,“就这样,平时还有人推开门非得瞅两眼,你说这有什么好看的啊。”
但对新规定带来的变化,他也坦言,“没怎么见游客少,这不是还乌央乌央的。”11点,记者来到南锣鼓巷南口,特别明显的变化是路口新装了隔离栏将景区和主路明显分离开,这样旅游大巴便不可能在这附近停靠。此外,原本设置在南锣鼓巷南口的信号灯也被取消了,南锣鼓巷南北两个口均禁止机动车通行,附近居民的机动车也需绕道通行。
应对:必要时实行单向游览
记者在南锣鼓巷发现,整条街的安保工作有明显加强,公安、城管以及物业公司都加强了对主要巷口的看守和不间断地巡逻。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开始,南锣鼓巷开始由正规的物业公司实行管理,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就像管理写字楼、小区一样,卫生、安保、消防都是我们在负责。”
在南锣鼓巷民居门口,记者看到交道口街道办事处贴出的通知,称在“五一”假期期间,根据预警级别不同,会采取“禁止车辆进入主街”以及“封闭南口禁止人员进入”等临时管制措施。物业工作人员解释,游客量大的时候,“有可能让游客北进南出,单向游览”。
截至15点,南锣鼓巷游客还是有增无减,不过,限流的措施还暂未实施。
4月30日东城区旅游委派出了6名工作人员及4名大学生志愿者,在现场进行监管,如遇到旅游团,会向其发放通告并进行劝阻。
旅游部门发现团队游客后会将通告发放给导游,并记录该旅行社的名字,对其进行劝导。对于已经前来参观的旅游团,旅游部门会进行劝导,让其改变路线,如游客仍坚持进行参观,会让其分散参观,不进行组队和讲解。
佰佰安全网提醒:
五一假期正是旅游高峰期,出行游玩的旅客还应该注意看管好老人和小孩,以及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以免到人多的地方出现,走失、丢失等情况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