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花样层出不穷,骗子越来越精明,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摇一摇”、“查找附近的人”,或许你是用微信的这些功能认识新朋友,可有些人却发现了其中的“诈骗功能”。
23日上午,颍泉区人民法院就公开审理了一起利用微信实施诈骗的案件,今年27岁的苏某某,利用微信先后诈骗3名女性,骗取10万多元。
事情要追溯到2014年7月,家住河北省沧州的苏某某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的功能结识了石某。当时,苏某某谎称自己叫“苏磊”,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双方熟识之后,苏某某分别以小孩生病、被人追债等借口从石某处骗取人民币共1.75万元,后来他一直没有还钱,也不再与石某联系。
2014年11月,苏某某又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方式,在阜阳市颍州区结识了李某某。苏某某继续化名“苏磊”,并谎称他的姨夫是北京军区医生,能治好李某某腿部的残疾,还称会与李某某结婚。取得李某某信任后,他多次以修车、买工地材料、买车等借口从李某某处骗取人民币5.4万元。
2015年4月,苏某某再次通过微信搜索“附近的人”的方式,在颍泉区临沂商城附近结识路某某,依旧使用化名“苏磊”与路某某聊天并交往,并许诺会跟她结婚。在取得路某某信任之后,苏某某多次以修车、买材料、还钱为借口,从路某某处骗取人民币4.4万元。
好在,最终苏某某落网。法院审理后认为,苏某某骗取被害人的财物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他当庭自愿认罪,主动退赃,最终判决他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五万元。
法官提醒市民,遇到陌生人不可随意轻信和盲从。对于表面上讲“感情”的诈骗分子,若是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感情的表象所蒙蔽。使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交友时要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见面。若见面,地点最好在繁华场所,并注意手机、钱包等贵重物品贴身存放。
佰佰安全网延伸阅读:如何预防电信诈骗?
思想上要杜绝
许多人在思想认识上,就是喜欢贪图小便宜,所以,会在接收到这样的电信电话或者是短信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天大的幸运,被利益冲昏了头脑,自然就会上当受骗。建议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金钱观,不要相信什么天上掉馄饨的好事。
身份信息防泄
有一部分人喜欢在ATM机上抽钱后,把小票拿到,但是,看一看就扔掉了,这给一些电信诈骗者提供了相当好的条件。因此,在个人身份信息或者是家人信息的保密工作上,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更不要在取钱的时候,相信外人,最好只求助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
核对真实信息
如果你在接到了电信的短信或者是电话的时候,记得,一定要仔细核对真实的信息。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打电话给当事人,问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如果当事人的电话无法接通,则可以向当事人身边的人朋友或者是同事或者是其他的家人征求意见。人多力量大,自然会挡住诈骗者。
耐心辨别真伪
如果你个人不能确定的话,最好是找家里人商量一下,当然,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最好是辨别一下真伪,如果有银行发来的,你可以拨打银行的服务热线咨询一下,如果是其他的地方,你可以查一下网络,看一下,其到底是真假,现在网上有好多公布了的假信息等。
对立正确态度
遇到恐吓一类的电信信息或者是电话的话,不要惊慌,在个人没有做这些事情前,根本不必担心他们所谓的恐吓或者是法院的传票等。如果担心害怕的话,你就故意让对方向你提供证据,你把这些证据收集好,到相关的部门进行举报。
要多积累知识
平时的时候,和家里人或者是身边的人,一起分享一下这些诈骗的信息,把这些信息与大家共享,你也能得到一些诈骗的信息类,这样,你遇到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急于上当了。
佰佰安全网延伸阅读:微信诈骗频发 假老板加好友财务被骗汇出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