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网小编得知,虽然这是一起乌龙事件,但市民的热心还是令人感动。报警系统为的哥的姐们增添了一份安全,但如果这样的信息多了,很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信息:市民会担心自己可能报了假警会遭处罚,同时怕这样的事多了,会渐渐变为“狼来了”,因此小编也提醒出租车驾驶员们多注意车内车外情况,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触碰到紧急按钮。
出租车顶灯,不仅有“空车”和“载客”两种状态,还有一个“求救”状态。也就是说,当司机遇到了劫持或者是其他意外情况,驾驶员就会拨亮“求救”信号,方便他人看见后可以及时报警。3月13日晚上,钟公庙交警中队接到这么一起报警电话。
报警人姓徐,是从事空调安装工作的。当晚下班后,他和往常一样开车回家,当行驶至鄞州大道一处路口等红灯时,一辆蓝色出租车出现在视线里。
车子和普通出租车一样,但顶灯上显示的不是“空车”或者“载客”,而是“求救”两字!
借着两车交会机会,徐师傅慢慢靠近出租车并留意车上情况,发现这辆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头戴帽子的男人,车后排还坐着一个年轻女乘客。
徐师傅不敢怠慢,靠边停车,立即打报警电话。
接到报警后,钟公庙交警中队接线员一边指示沿途巡逻民警注意拦截,一边调取路面监控仔细查找这辆蓝色出租车。
中队接线员联系出租车运输公司,找到当晚出车的驾驶司机电话号码。
拨通了该出租车司机电话,接线员询问他驾驶的出租车现到了什么位置,有什么事需要帮助?
司机一听也懵了,说车子开得好好的,没有什么情况。
“那你下来,看看车顶‘求救’提示是怎么回事?”中队人员提醒。
司机下车查看后,忙不迭解释,“警察同志!不好意思,是我出租车顶灯提示器线路有故障,它自动跳成‘求救’字样,其实没什么事。”最后,中队人员要求该出租车司机立即靠边检修好线路再上路。
扩展阅读:
如何进行一场真的出租车改革?
出租车、专车、私家车的话题再度成为热点,老生常谈,似乎仍有必要。
交通部长谈到了要保护出租车司机利益的问题。其实,出租司机本不应是利益主体,更不应是政策的主体。司机,乃至任何一个市场中的商家,他们的利益都应是建立在能够向消费者提供合理、公平的服务的基础上。如司机成为了政策制定的主体,其实质就是既得利益的合法化、固化、政策化。
在社会与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很多行业消失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黄包车车夫的利益谁来保护?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收益谁来保护?京剧演员的利益谁来保护?他们的利益被汽车司机、微信、电影取代了。
如果要从他们的利益角度出发,去制定政策,就需要去限制微信、电影、限制人们学开车。显然,这是非常荒谬的。更重要的是,专车表面上会损害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但这只是群体概念,对群体中的每一个活生生的司机而言,专车、更加市场化的出租车市场,反而是有利于他们的。
另一个需要理清的问题是:现在的出租车行业到底存在垄断吗?交通部长的回答是否定的,其理由是,出租公司的数量很多。如果一个县办一个大食堂叫人民公社,一个县办200个村级大食堂,还是叫人民公社,即使取消人民公社,规定吃饭吃多少,只能吃指定价格的米,只能从食堂买,还是叫人民公社。
所以,出租车公司的数量并不能否定垄断,因为他们的价格、数量都是由政府统一协调、控制的。
实际上,这些都是行业垄断的典型特征,所谓行业垄断,指政府或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为保护某特定行业的企业及其经济利益而实施的排斥、限制或妨碍其他行业参与竞争。
所以,只有放开数量管制与价格管制,中国的出租车市场才不是垄断。
相对而言,激起最大反响的“份子钱不能降低”反而是个伪问题。其实,份子钱关消费者什么事呢?消费者会去关心学医科的学费,厨师的工资吗?对消费者来说,只要车多,价格便宜,安全可靠就可以了。谁做到这一点,市场自然支持他们。至于内部员工的工资是多少,是企业管理与个人在职业市场上的选择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