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代步车的不断出现,其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也随之凸现,其扰乱的不仅仅是正常的道路交通秩序。但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如今城乡道路甚至机动车道上随处可见老年代步车,其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表示,代步车不能成为“三不管”的法外产品,将从支持消费者诉讼入手,启动对代步车问题的维权工作。
中消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代步车不是汽车,不是残疾人专用车,但目前市场上打着所谓助残、助老代步车噱头的车型却卖得红火。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市场上销售的代步车不符合办理车辆注册登记的法规要求,也无法取得汽车牌照,按照规定不准上路行驶。部分经销商在销售时往往故意向消费者宣称车辆不需要上牌,不需要驾照,也不需要购买保险,交管部门也不会查处。消费者因此对驾驶老年代步车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认识不足,与代步车有关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014年,安徽省一位残疾老人驾驶“温心”牌四轮助残代步车发生交通事故,老人与妻子在事故中死亡。司法鉴定指出涉案车辆不属于“残疾人专用汽车”,而属于“机动车”。厂家生产“温心”牌四轮助残代步车并未获得国家关于生产机动车的公告许可。目前,死者家属已将生产厂商告上法庭。
这位负责人表示,打着助残、助老名义出现的代步车已是全国性的消费维权问题。如果不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将会危害更多消费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根据新消法规定的公益性职责,中消协将从支持安徽消费者提起诉讼的个案入手,展开对代步车市场情况、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社会管理等调查及维权工作,以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网新闻加点料:老年代步车安全隐患
当前公路上行驶的所谓“老年代步车”主要是指以蓄电池或者燃油驱动的非法组装、拼装的三轮或者四轮车辆,内部刹车、油门等一应俱全,一般是每小时40到50公里的速度。刹车构件多采用抱刹设计,比较单薄,零件容易损坏,故障率高,且需要很大的力量踩到底才行。
有的老年代步车在车站、医院、商场、超市等地区周边从事非法营运活动,扰乱交通管理秩序,影响正常的交通管理秩序,给客运市场造成混乱。另外车辆驾驶者没有机动车驾驶证,车辆属非法拼(组)装产品,没有合法的登记手续,没有牌照和保险,也没有营运资格。
1、时速快、起步猛
市面上号称的“老年代步车”车速都在40公里—50公里时速,速度极快,安全隐患极大。
了解车速最直观的方法是:看车子的仪表盘。
2、底盘高、轻、容易发生翻覆
车子底盘的高低,我们从脚踏板的离地高度就可以看出。众所周知,整车底盘低的车,重心就低,行驶中车就稳,不容易翻车。相反,离地高度高的车,重心就高,行驶中的安全性就差。尤其在高速行驶中,车就容易发飘,极容易翻车。
3、刹车构件单薄容易损坏
这类“老年代步车”均为无资质的小厂或个人自行拼装。这些拼装产品,为了利益最大化,所采用的零配件均低劣便宜,安全隐患大。中消协在警示中也提到“刹车构件单薄容易损坏”,配置这样低劣刹车的“老年代步车”,加之本身车身超重,高速行驶中的惯性非常大,经常因为刹车不及而发生事故,成为真正的马路杀手。
4、内部线路劣质粗糙凌乱,容易自燃
低劣的配件、粗糙的加工,没有专业的检测设备,这类“老年代步车”发生自燃的机率非常高。
2013年3月18日,《直播京津冀》就报道过:《江苏宿迁:老年代步车买来半年就自燃报废》
2012年10月24 日,北京晨报也报道《老年代步车自燃 68岁老人及时逃离未受伤》
2012年1月29日中国新闻网报道《老年代步车 街头自燃成废铁》
5、安全防护少,没有碰撞试验
6、车轴结构不合理
仔细观察这类“老年代步车”,就会发觉其车轮轴均为桥梁式设计。这样的设计,会导致整车轮距小,容易侧翻。同时,车轴外露,容易拖挂物品,极不安全。
2011年1月25日,上海新闻晚报曾报道《戴围巾坐三轮 被“卷”一条命》,讲的是一位中年外语教师,因为在乘坐电动三轮车时,脖子上的围巾被车轴缠绕窒息死亡的事情。那辆卷走女教师性命的电动三轮车的车轴设计,就是当前市面上的“老年代步车”的车轴设计。
百姓关心的,就是佰佰安全网所关注的,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生活常识、安全常识都可以在这里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