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实行交管新规,不系安全带,记3分,罚200元;行驶中抽烟,记1分,罚200元……请相互告知亲友以免被罚。”近日,一则包含9条“新规”的“友情提示”在微信、QQ群里大量传播,楚天都市报记者不断接到咨询:这是真的吗?
交通违法条目繁多在哪查询正确答案
记者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种似是而非的交规提示通过微信和QQ流传,诸如:“今天上午公安局开会,所有交警开始上路查车,今天下午开始18:00——2:00,为期60天!本次行动为全国交警集中查处酒驾,一经查获,一律拘役六个月,五年内不得考证……”
省公安厅有关专家分析认为,这些貌似正能量的“友情提示”是一种另类虚假信息,说严重一点就是谣言。它利用人们对交通法规的关注,把虚假内容掺杂在真实的法规中,更加真假难辨,以夸张变形的内容吸引关注,却假装成正能量,迷惑性更强。貌似有益,本质是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由于交管法规繁多,而且各地具体规定可能略有不同,最典型的是,“鄂版道交法”规定对超速不足20%的给予警告,不罚款。在哪查询正确的法规内容?警方介绍有以下几种渠道:上网查询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实施条例、关注新闻媒体对地方交规的报道,查询公安部颁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及修订规定,还可以登录交管网查询。
安全网延伸阅读:如何识别网络谣言?
1、看传言先看出处。我们平时接触的消息,在文章结尾总要署名或者标明出处,一是为了避免侵权,二是使信息具有可考性。
2、看传言再看中立性。作者非圣贤,有自己的观点是正常的。但是负责任的作者一般会约束自己文章的指向性,不会刻意用极端的言辞来对某种现象做彻底的指责和打击。
3、看传言有无迷信或利用宗教的内容。很多谣言通过迷信夸大某年的年景、诅咒个人或家属的未来命运,以达到的传播目的和增加粉丝量。
4、看传言有无夸张成分。谣言和真相的区别在于,真相经得起推敲,不需要任何鼓吹就可以证实自己,谣言却因为内容空洞虚无,经常要用华丽的辞藻和激昂的情绪来调动受众。这类谣言目前已经从微博转移到QQ和微信上。
更多信息安全资讯,尽在佰佰安全网。
网络热传“津南区葛沽发生碎尸案3孩子出事”被证实为谣言
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天津”今日通报称,3日在朋友圈中热传的“天津津南区葛沽发生碎尸案,3个孩子出事”消息不实。通报同时证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