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社会保险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社会保险是每个人都很关心的话题,不管是已经退休的老人还是刚入职场的菜鸟,或者是出来工作好多年的劳动者。而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五险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所谓养老保险是指国家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年龄之后,或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那么2015年都有哪些养老保险新政策呢?下面,佰佰安全网小编为您盘。
2015年养老保险新政盘点
1、养老金并轨
养老金“并轨”:指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和企业职工一样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其目的在转机制,而非降待遇,改革可能需要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当调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弥补因个人缴费而增加的支出,维持改革前后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双轨制——企业养老金和事业养老金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现在的事业养老金比企业养老金高出3倍左右,人们的呼声很高一致要双轨制并轨)。
2015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2014年10月1日起,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这意味着,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养老保险制度,进入缴费时代。
2、居民基础养老金统一提高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4年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提高标准所需资金,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此次增加的基础养老金金额,不得冲抵或替代各地自行提高的基础养老金。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部门要做好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的相关工作,尽快将提高后的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要搞好政策宣传,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同时,进一步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选择更高档次缴费、长期持续缴费,增加个人账户积累,逐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3、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
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已实现“十连涨”的情况下,今年迎来第十一次上调。从2015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预计将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
据测算,到2014年底,经过“十连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明显提高,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增长了2倍多,最高的为北京市,已超过3000元。连续较大幅度调整基本养老金,对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近几年经济增速放缓、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仍然连续较大幅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有力地改善了民生。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不仅远远跑赢了CPI,也跑赢了GDP。
社保养老知识:
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必须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履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缴纳养老保险费,待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保障退休以后的基本生活。相信说到养老社保,很多人都对它并不是很了解,下面,佰佰安全网就为您分享一些常见的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养老金并轨、延迟退休,有可能会延长缴费年限。按照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满15年。医疗保险女交够20年,男交够25年。
2、参保人年龄男50岁,女40岁,养老保险不能转移。而通过组织正式调动不受此限制。
3、生育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在用之前交够一年就行。
4、缴费年限是按月来计算的,每多缴费一个月,养老金就会相应提高。
5、在北京,如果是外地户口,连续交满五年可以买车摇号和买房。
6、缴纳方式有单位人力部门集体缴纳和个人缴纳,如果是本地户口,个人缴纳需到职业介绍中心或人才服务中心。如果是外地户口,需找到代理机构。
7、养老医疗可积累,交够年限就可以,一般不能中断,但若中断可能会影响养老计算额度。
8、如果工作换了城市,需要办理转移手续,转移后可以连续。转移可通过单位或社保机构。
9、医疗若出现断了,有两三个月或半年的恢复期。
10、如果到退休年龄还没缴够年限,需申请继续缴纳直到够年限,也可以转入居民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可以转入居民养老保险,但居民转入职工保时,只能增加个人账户金额,不能抵扣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