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 手机
佰佰安全网 > 佰佰资讯 > 安全要闻 > 公共安全 > 环境安全 > 正文

H7N9病毒死亡率高 或比H5N1更易感染人


  • 要闻
  • 2016-01-14 11:24:09
  • 来源:新京报
  • 要闻
  • 分享
  • 要闻
  • 0
  • 要闻
  • 1795
  • 要闻
  • 收录
导语:北京迎新街胡同的国家流感中心病毒实验室里,一种特殊的病毒首次从人的标本中被分离出来。科学家们经过连夜紧张讨论,最终将其命名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那么H7N9病毒与H5N1同为禽流感病毒有什么区别呢?

H7N9病毒死亡率高 或比H5N1更易感染人

2013年3月29日,在位于北京迎新街胡同的国家流感中心病毒实验室里,一种特殊的病毒首次从人的标本中被分离出来。科学家们经过连夜紧张讨论,最终将其命名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实验室基因测序显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八个基因片段中,2个来自禽流感病毒H7N9,6个内部的基因片段则来自禽流感病毒H9N2。简单说,这是一个由两到三种禽流感病毒重组而产生的新型病毒。

威力:感染人群死亡率高


作为一种新生病毒,“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存在,对外界起到了什么影响?

重组或重配,在流感病毒界是常事。每个病毒内部和病毒之间,就像一块块积木一样不断重新组合。这是病毒为了不断适应自然界的新形势,做出的本能改变。但这次改变,在短时间内造成了对人类的很大伤害。

3月31日到昨晚,中国已发现并报告40多人被“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病例。而且,十几人因病情过重而死亡。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些确诊患者之间没有关系,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前并没有接触过禽类。

很多患者被发现感染时,都已病情危重,甚至已经死亡。人们都在担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会不会和H5N1一样,具有可怕的高致病性?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母体”——H7N9禽流感病毒,只是A型流感家族中不起眼的一位。它致病力很低,虽然也曾在荷兰、日本等地引发过禽间疫情,但多数禽鸟病症轻微,或不发病。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虽然出现在鸽子、鸡等家禽体内,及其生活的环境中,但沾到病毒的这些禽类并未发病,所以人们也无法像以前阻击H5N1那样,从家禽的聚集性发病捕捉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踪迹,并及时扑杀染疫禽只以切断“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渠道。

特性:易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究竟来自哪里?又是如何突破种属屏障,从禽间来到人体内的?

野鸟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病毒跟随野鸟四处飞,潜藏在它的分泌物、排泄物甚至血液里,在迁徙过程中传播给家禽、鸽子、甚至是动物和人。比如,2005年,H5N1禽流感病毒,它被迁徙的候鸟带到了蒙古、俄罗斯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并在那里引发禽间疫情,和零散的人间病例。

2007年夏天,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雪貂发生流感疫情。研究者从生病的雪貂中分离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母体”——H7N9禽流感病毒,并认为它可以在哺乳动物——雪貂中传播。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内部基因片段里,有6个来自H9N2。中国流感病毒的最早研究者——郭元吉教授曾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H9N2可以直接感染人,并致人发病。他发现,H9N2很容易跟人的受体结合,在人、鸡、猪的身上,都曾分离到H9N2;很多兽医的血液里,也可以检测到H9N2抗体。

最近的实验室发现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HA基因上的一个点突变。这是一个氨基酸的突变,变化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的上皮细胞,特别是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的能力增强了。

近年来一直威胁人类的禽流感病毒H5N1身上,科学家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受体位点突变。舒跃龙教授判断,这也许是看上去“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比H5N1更容易感染人的一个原因。

软肋:专家忠告远离禽类


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揭开“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怎么实现从禽到人传播的谜底。

对每一位患者及其家人来说,沾染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无疑是一场灾难。但对于整个人类来说,目前仅有的几十例,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确诊病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行为特征确实让研究者头痛。所以,人们目前只能加强监测。

科学家们也在大力研究专门防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不过,在4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应急办负责人梁万年提醒说,尚没有证据证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能够在人传人,如果只是一种散发的主要来源于动物的疫情,就没有必要生产并在人群中接种。

其实,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这样一种可能横跨禽、动物和人的病毒来说,在政府层面,启动部门之间,行政区划之间的联防联控机制,显得更为迫切。

对于民众来说,开窗通风、洗手、并对确诊染疫的患者隔离治疗等被誉为“小米加步枪”的防控措施,今天仍旧有效。

另外,因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个可通过空气媒介传播、禽类分泌物、排泄物传播的禽流感病毒,所以人们只要远离禽类,特别是病死禽,也是疾控专家对公众的忠告。

600多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死亡率近60%


湖南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科刘富强博士说,流行性感冒病毒一般可分为三种:甲(A)型、乙(B)型和丙(C)型。其中B型和C型一般只在人群中传播,很少传染到其他动物,危害不很大。A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不同可分为1—16种亚型,根据病毒神经氨酸酶蛋白(NA)的不同可分为1—9种亚型。由于H和N的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

大多数禽流感病毒引发的都是轻度呼吸道症状或结膜炎,但是有一个重要例外,即H5N1,2003年到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人类感染H5N1禽流感共602人,死亡率近60%,其临床表现有肺炎。现在,H7N9被专家称作跟H5N1“很像”的病毒。

安全网新闻加点料


科学家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在HA基因上发生突变。这是一个氨基酸的突变,变化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的上皮细胞,特别是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的能力增强了。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判断,“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或许因此比H5N1更容易感染人。

疫苗,只是防控疫情的一种手段。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这样一种可能横跨禽、动物和人的病毒来说,在政府层面,启动部门之间,行政区划之间的联防联控机制,显得更为迫切。对民众而言,开窗通风、洗手、对确诊染疫患者隔离治疗等措施依然奏效。


  • 关键词
  • H5N1
  • H7N9
  • 禽流感
为更好的为公众说明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本站引用了部分来源于网络的图片插图,无任何商业性目的。适用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六条“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向公众提供的作品中适当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之规定。如果权利人认为受到影响,请与我方联系,我方核实后立即删除。


相关阅读

  • 评论
  • 评论
0人跟帖
以下网友言论不代表佰佰安全网观点 发表

维德勒

您还可以输入200

关闭

今日关注

编辑热推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解这些能救命
第454期  有种猝死专找年轻人!了...

热门排行

佰佰安全网送福利